【摘 要】
:
微囊藻水华是淡水水体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类水华,持续时间一般较长,而且多数产毒。当水华发生时,由于微囊藻类的大量繁殖以及死亡后的分解会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体的低溶氧。部分藻株还能产生毒素,导致水生动物的中毒或死亡。水体中的毒素还可通过生物富集,在食物链中逐渐累积,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景观水体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冬、夏季和秋季,它是城市人文和自然景观要素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然而,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囊藻水华是淡水水体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类水华,持续时间一般较长,而且多数产毒。当水华发生时,由于微囊藻类的大量繁殖以及死亡后的分解会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体的低溶氧。部分藻株还能产生毒素,导致水生动物的中毒或死亡。水体中的毒素还可通过生物富集,在食物链中逐渐累积,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景观水体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冬、夏季和秋季,它是城市人文和自然景观要素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然而,微囊藻水华的发生,不仅使水体可观赏性下降,影响生态景观和旅游业,而且微囊藻(Microcystis)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是一种环状七肽肝毒素,对人类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人类饮用或者接触了含有高浓度的藻毒素的水体,会引起皮肤癌、肝癌,甚至导致死亡。微囊藻的大量繁殖还会引起水生动物死亡,破坏城市景观水体的生态结构。更严重的是,微囊藻毒素可通过水生生物的富集和存留,通过生物链而对人类健康有潜在的危害。因此,含藻毒素的景观水体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危害,已严重损害到城市经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微囊藻毒素是一种细胞内毒素,常用的HPLC、ELISA等方法能检测存在于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但无法在毒素从藻细胞内释放之前,对微囊藻的产毒能力进行判断。本文利用针对蓝藻和微囊藻的16srDNA、微囊藻毒素合成酶mcyB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设计和筛选的特异性引物,选择了适用于微囊藻毒素基因检测的全细胞PCR方法。利用上述方法对广东省广州市内8个景观湖108份水样进行了冬季、夏季和秋季的二重及套式PCR的毒素基因的检测。这8个公园分别是流花公园,越秀公园、白云山、东山湖公园、晓港公园、天河公园、荔湾公园、暨南大学。结果显示,在冬季能被检测出的产毒微囊藻的阳性水样为42份,夏季为102份,而秋季为100份;阳性率分别为38.9%、94.4%、92.5%,产毒微囊藻在夏季和秋季阳性率高,而在冬季阳性率低。结果发现,由于广东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位置,在冬季、夏季和秋季均有产毒微囊藻分布;夏、秋季的温度、光照以及种群竞争压力都有利于产毒微囊藻的生长;而冬季的光照短、温度低,种群竞争压力低不利于产毒微囊藻的生长。因此,夏、秋季是广州市景观水体微囊藻污染的高峰季节。
其他文献
数字信息安全是目前人们关心的焦点,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中,数字信息存储、传输的安全问题及其版权保护问题尤其引人关注。本文结合计算全息、数字全息与数字水印技术,研究彩色数字全息水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以彩色图像为代表的多媒体信息安全领域。本论文主要的工作包括三部分。1、在研究计算机制全息图(CGH)特点和数字再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傅里叶CGH数字再现混叠消除的编码方法。通过在空域扩展待编码图
最短路径的算法研究是网络优化技术的核心。在静态网络最短路径问题中,网络中道路的权值是静态的、确定的,一般情况下,静态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但实际上,网络中的权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变化的,具有时变的特征。因此,我们在考虑问题时应该把时间变量引入模型。这就引出了本文要研究的动态网络的最优路径问题。对动态网络最短路径问题进行研究,突破了静态最短路径研究的局限性,使模型更符合实际,本文将研究改
非线性双曲型守恒律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有很强的物理背景。由于这类方程的高度非线性以及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的复杂性,对它们的研究一直是国际数学界所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气体动力学方程组是非线性双曲型守恒律中一个重要模型。多方气体的等熵动力学方程组的一般Cauchy问题整体弱熵解的存在性及唯一性已经获得解决,但是,对于更具有物理意义的解的结构、性态、正则性等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还不多。
分数导数可看作是Abel核函数的Volterra积分,它的值不仅与当前时刻的值紧密联系,还与整个历史有关。因此,将分数微积分应用于某些粘弹性材料,能很好地描述材料的时间效应,如对许多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与经典粘弹性本构模型相比,分数微分型粘弹性本构模型不但能描述粘弹性材料的本构关系及其力学特性,而且确定模型所需的实验参数少,能够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精确地描述材料的力学行为。本文主要研究分数微分型阻尼对
随着水体污染逐渐加重,由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水华日趋普遍,微囊藻毒素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本文所研究的淡水鱼类肝脏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olubl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可催化微囊藻毒素与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发生加合反应,产生去毒作用,因而也称为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在鱼类肝脏中主要为rho型sGST和alpha型sGST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流量的增长与现有交通条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挤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多车道交通流问题,有利于建立安全、高效的城市交通网络,改善道路交通拥挤的现状.同时,交通流稳定性的研究也有利于交通流最大化的实现,从而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提供理论与方法.本文研究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两部分:首先,通过对城市交通现状的分析,针对现在交通流控制主要集中在单车道的研究以及对多车道
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双层柱面网壳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2)双层双曲抛物面网壳结构在均布压力作用下的非线性屈曲分析。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对网壳结构的特点和网壳结构的工程应用、网壳结构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网壳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二章基于连续化的思想,将双层网壳结构等效成夹层壳,给出了双层网壳结构在分布载荷作用下非线性稳定性问题的基本方程。第三章研
量子代数是由生成元和关系式定义的代数。令A=Z[v]m,式中v是未定元,m是Z[v]的由v-1和某奇素数p生成的理想,A′=Q(v)是A的分式域,(aij)n×n是对称Car tan矩阵,令U′是A′上相伴于(aij)n×n的量子群,U是A上的量子代数。本文给出了量子代数有限型模权空间的若干性质,讨论了[1]和[6]中分别引进的量子代数U的某类有限余维理想之间的某些关系。
Mdfic(MyoD family inhibitor domain containing)基因,是一个近年新发现的基因,其编码I-mfa结构域,但其功能研究尚属空白。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初步证实Mdfic蛋白与Rhox5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暗示Mdfic蛋白有可能是与Rhox5蛋白组成转录调控复合体,共同参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分化调控。为了进一步研究Mdfic蛋白的功能,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Md
BMPR-Ⅱ基因为Ⅱ型骨形成蛋白受体(BMPR-Ⅱ)的编码基因,BMPR-Ⅱ为一跨膜Scr/Thr激酶受体,其配体分子为骨形成蛋白(BMPs),BMPs属于TGF-β超家族成员,BMP信号通路与骨的形成与再生、哺乳动物的早期发育、肿瘤的转移与恶化等密切相关。近年来更是发现BMPR-Ⅱ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与家族原发性肺动脉高血压和多种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有关,然而有关BMPR-Ⅱ基因表达的调控目前所知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