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方案框架下汉语多重疑问句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n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附加疑问词不同于其他疑问词的特殊性在语言学界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然而有关多重疑问句的衍生过程的研究涉足甚少。本文在最简方案框架下探讨了英汉语中多重疑问句的衍生过程。 本文回顾了“管约”论(GB)框架下对英汉多重疑问句派生的两种研究。第一种是基于毗邻原则的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是:毗邻原则不能解释汉语复合疑问句中主语疑问词和宾语疑问词共存的现象。第二种是基于空范畴理论的研究,此理论不能解释英汉语中部分包含主语疑问词和附加疑问词共存问题。因此,用“管约”理论阐释汉语中的多重疑问句有其局限性。在最简方案(MP)理论框架下,杨中玉基于对汉语附加疑问词移位的研究而提出的特征阻碍效应,似乎为解释汉语多重疑问句的衍生提供了一种比较有说服力的方法。但是,他的特征阻碍效应不能解释汉语中主句谓语动词带有[+wh]特征和没有[+wh]特征的多重复合问句之间不对称性。此外,Pesetsky(2000)提出:汉语中疑问词都经历不同程度的移位,论元疑问词发生隐性词组移位,而附加疑问词经历特征移位。本文运用新的特征阻碍效应和优先条件以及多重标志语(multiple-spec)假设重新解释汉语的多重疑问句的衍生。优先条件是指,在同一疑问句中,处于最高位置的疑问词先行移位。Richard(2001)为汉语疑问词移位遵从这一条件提供了证据。由于在MP理论中,移位是由目标的不可解释性特征驱动的,因此优选条件表现为“最近吸引”(Attract Closest)。汉语的事实证明,“最近吸引”发生于汉语句法的逻辑层面。 本文运用的特征阻碍条件基于Beck等人提出的阻碍效应(Beck 1996a,b,Pesetsky2000)。作为一个只对疑问词特征移位的语义限定条件,阻碍效应规定:处于辖域位置的成分不能将量词(包括疑问词)的语义特征与其分离。此效应为重新探索隐性疑问词移位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乍一看,特征阻碍效应与Tsais(1994)的汉语“不移位”见解似乎一致,然而,汉语隐性移位的附加疑问词的确表现出阻碍效应。鉴于此,我们根据Rizzi的相对最简性原则尝试性提出:汉语中存在[+Q]的特征阻碍条件,此条件限制附加疑问词的特征移位。当处于依存关系的X和Y被具有同Y相同特征的[+Q]间隔时,将会发生阻碍效应。处于Z后面的Y将不能在逻辑层面移位。本文依据这种新的特征阻碍效应对汉语主句谓语动词带[+wh]特征和不带[+wh]特征的多重复合问句之间的不对称性做出了解释。
其他文献
前段时间,甘肃兰州出现食盐“涨价停产”等谣言,引发了新一轮抢盐风波。还有在网络上流传的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及军车进京事件,几乎每一次社会不安现象的出现,都有谣
期刊
本论文从消费文化角度对美国著名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并努力挖掘消费文化在该文本中的体现,通过分析作品中消费文化对人们生活和价值观的影响展
博弈论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用于分析各群体之间在利益一致或冲突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互动。这一理论最初是由匈牙利数学家John von Neumann在其与Oskar Morgenstern合著的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学院校园网络建设项目正式招标,清华同方以经济易用、可管理、可扩展的十分灵活的校园局域网解决方案在该项目中一举中标,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
有关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理论,自从为奴提第一次提出以来在翻译界中一直存在着争议。人们倾向于将这两种策略对立起来,片面主张采取其中一种策略而否定另一种策略。本文
在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板桥村,提起一个人的名字,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板桥村有一位党的好干部,她时刻牵挂着咱老百姓,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她是我们的贴心人。”她,
2004年2月,徐勇从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被选派到涡阳县城东镇刘寨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05年2月,刘寨村与刘旮旯村实行并村,徐勇担任了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刘旮旯村有3500
人类交流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语言只是其中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语篇分析注重分析语言符号系统和语义结构本身,忽略了对其它符号系统如图像、声音、颜色、动漫等的探究。随着
本文以Sacks,Schegloff和Jefferson提出的话轮转换模型和国内外关于权势理论的阐述为理论基础,介绍了电视脱口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基于脱口秀节目的相关研究,选取汉语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