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DS机制在国际协定中的动态实践及其问题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tian2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ISDS机制)自设立以来,在解决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投资争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协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ISDS机制主要表现为国际投资仲裁机制。在其发展过程中,该机制逐渐暴露出裁决不一致、透明度缺乏、仲裁员公正性和独立性不足等缺点。有鉴于此,以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为代表的国际机构开始重新设计该机制,试图纠正其缺陷,全球各国也提出了温和改良、激进变革和消极废除等多种改革模式。
  《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欧加全面经济贸易协定》(CETA)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是当下最新和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协定,其中ISDS机制所呈现出的新变化和存在的问题能够反映ISDS机制发展的动态实践过程。USMCA中的ISDS机制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差异化适用和“非市场经济”规则。CETA的主要创新是提出ISDS机制司法化方案。CPTPP则暂停了部分ISDS机制条款,并且允许以签署附加协议的方式对ISDS机制的适用进行限缩。尽管不同协定中的ISDS机制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化特色,但它们也呈现出ISDS机制逐渐向细化投资仲裁的具体规则、弱化投资仲裁的中心地位、保障东道国规制权等方向转变的共性趋势。我国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BIT)和自由贸易协定(FTA)基本都包含ISDS机制。总体而言,我国对待ISDS机制的态度相对较为保守,所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协定中的ISDS机制长期处于较为固定的状态,未能显现出必要的因时、因地制宜。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也进展迅速。值国际投资规则变迁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ISDS机制在全球范围的动态变化趋势,我国在今后的投资协定谈判中,一方面应当积极应对ISDS机制新变化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其他国家针对我国进行歧视性规锁;另一方面需要适当借鉴他国ISDS机制改革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参与签订国际协定中的ISDS机制不断进行完善,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
其他文献
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目的中央“千人计划”在2008年开始实施,并且在几年之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国家“千人计划”出台并开始实施后,地方省市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和现实需求,纷纷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引才计划,同样也取得了各方面的成效。  山西省于2009年提出并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晋工作的“百人计划”,截至2015年底,已经成功引进了八批、355名人才,这些人才中科技人才占了很大比例。因为“百人计划”的
有关文化资本的理论研究发端于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近几年来,文化资本理论正在成为中西方学术界热烈讨论的话题,其研究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展。本文力求将文化资本纳入唯物史观视野,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对文化资本进行静态、动态两个层面的分析。在静态层面上,本文着重从哲学的角度揭示了文化资本的内涵以及文化资本的主体性、风险性、增值性特征等;在动态层面上,分析了文化资本的内在运动机制,包括市场积累机制、权力积累机制、教
学位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当前国家发展新理念,引领着事情的发展全局,同时也在“十三五”即将结束阶段指明了我国后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使得我们在今后的行动中更能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随着低碳经济被提上日程,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既符合新发展理念,也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先后关系,前者是后者的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意义重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紧密联系背景下,城市创新不再“闭门造车”,而是选择利用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开放城市门户,加强与外界的经贸往来,主动嵌入全球创新网络,吸收跨地域的创新溢出,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本文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填补我国机场与城市创新的相关研究的空白,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此同时,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产业内分工不断细化,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开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创新要素密集度最高的产业,是支撑现代制造业起飞的“翅膀”,是推动技术创新水平的驱动力,是中国由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的推动力。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在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变得日益重要,它的规模和深度也在随之加强,对支撑整体工业生产
学位
进入21世纪后,以跨国生产分割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迅速发展,中国凭借自身丰裕的资源和劳动力要素优势成功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的国际生产分工中。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基于嵌入全球价值链对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的特征事实,本文具体研究装备制造业嵌入GVC对行业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以回答面对全球产业分工重置化,装备制造业参与全球分工是否能促进行业出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中国就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优先地位,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了合作框架下各区域发展规划之中,但是国际上仍旧有各种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环境破坏论”的质疑。  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迅速发展,间接地对相关国家的环境产生影响,贸易中所隐含的碳排放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伴随着大量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会发生转移,一国的出口贸易是由于进口国的消费而产生,因此
学位
港口作为全球贸易流通环节中的重要节点,其物流绩效水平成为影响货物运转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机电产品是中国出口贸易中的领头羊,2017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值占出口贸易总值的一半以上,主要出口市场是北美、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为了避免中美贸易摩擦与发达国家边际增长空间有限可能给机电产品带来的出口危机,中国应该借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供的便利条件,积极开拓新的海外市场。机电产品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与重量
学位
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5万公里,线路铺画遍及我国绝大多数重要省市。随着高速铁路逐步开通后,旅客运输从既有铁路逐步转移至高速铁路,理论上既有铁路形成了较大的货物运输能力,但实际上既有铁路货物运输量并没有随着高速铁路的运营而同步增加,因而货运潜力的释放是铁路货运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难题。目前,对既有铁路网络释放运力量化的研究成果缺失是导致铁路货运不能及时作出调整和改革的原因之一,深刻量化与剖析高铁开
学位
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政策的鼓励支持下,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达5250.4亿美元,占当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6%,并且增长速度高于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保持着世界第二大服务进口国的地位。中国服务进口总体保持向上发展的平稳态势,服务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进口结构显著优化。当前中国正处于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高质量的服务进口对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