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开通对铁路货运能力影响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g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5万公里,线路铺画遍及我国绝大多数重要省市。随着高速铁路逐步开通后,旅客运输从既有铁路逐步转移至高速铁路,理论上既有铁路形成了较大的货物运输能力,但实际上既有铁路货物运输量并没有随着高速铁路的运营而同步增加,因而货运潜力的释放是铁路货运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难题。目前,对既有铁路网络释放运力量化的研究成果缺失是导致铁路货运不能及时作出调整和改革的原因之一,深刻量化与剖析高铁开通对既有铁路的影响,指出铁路货运因受到影响从而产生的具体表现,准确识别瓶颈区段,是对铁路货运潜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的必要前提。
  本文以量化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基于铁路运输组织理论,通过《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收集整理了与“四纵四横”高铁并行的既有铁路干线各区段的旅客列车通车情况,运用改进的扣除系数法分别估算了分散铺画与连发铺画两种组织形式下的各区段释放运力大小,引入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分析了不同区段的运力释放程度。进而将复杂网络理论引入铁路网络结构与演化的分析中,通过统计全国既有铁路各区段的技术等级和旅客列车通车情况,对货运列车的可通车数量进行标准化的统一换算,利用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对既有铁路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加权结构进行建模,以特征值的取值范围为衡量基础,确定了既有铁路网络的拓扑结构,并对高铁开通前后的既有铁路网络演变过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合区域经济的理论思想,将既有铁路货运网络划分成八个经济区,运用铁路运力利用率、运力潜力两个评价指标对各经济区的运力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利用Theil系数的嵌套分解方法对铁路运力利用的区域差异进行量化。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高铁开通所产生的释放效应在既有铁路的不同区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释放结果分析得出,经济发展良好、人口流动密度大、相关高铁修建完善的区段释放效应大于经济发展落后、高铁修建未成体系的区段。既有铁路释放运力的确定,以实证的方式确定了高铁的开通促进了铁路运输向客货分线的组织模式不断迈进。(2)由拓扑网络的的结构特征可知,既有铁路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的特征,并附有形成无标度网络特征的趋势。由加权网络的演化特征可知,高铁的开通加强了铁路网络货物运输的潜力。(3)各地区运力利用率的高低取决于有效供给不足、低附加值运输的比重和铁路线路闲置等各种原因,且各地区运力潜力的幅度和方向各不相同。地区间的运力利用差异大于省际间差异,应在缩小地区内省际间差异的基础上,重点对地区间铁路运力进行统筹管理和整体规划。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目的中央“千人计划”在2008年开始实施,并且在几年之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国家“千人计划”出台并开始实施后,地方省市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和现实需求,纷纷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引才计划,同样也取得了各方面的成效。  山西省于2009年提出并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晋工作的“百人计划”,截至2015年底,已经成功引进了八批、355名人才,这些人才中科技人才占了很大比例。因为“百人计划”的
有关文化资本的理论研究发端于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近几年来,文化资本理论正在成为中西方学术界热烈讨论的话题,其研究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展。本文力求将文化资本纳入唯物史观视野,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对文化资本进行静态、动态两个层面的分析。在静态层面上,本文着重从哲学的角度揭示了文化资本的内涵以及文化资本的主体性、风险性、增值性特征等;在动态层面上,分析了文化资本的内在运动机制,包括市场积累机制、权力积累机制、教
学位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当前国家发展新理念,引领着事情的发展全局,同时也在“十三五”即将结束阶段指明了我国后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使得我们在今后的行动中更能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随着低碳经济被提上日程,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既符合新发展理念,也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先后关系,前者是后者的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意义重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紧密联系背景下,城市创新不再“闭门造车”,而是选择利用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开放城市门户,加强与外界的经贸往来,主动嵌入全球创新网络,吸收跨地域的创新溢出,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本文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填补我国机场与城市创新的相关研究的空白,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此同时,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产业内分工不断细化,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开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创新要素密集度最高的产业,是支撑现代制造业起飞的“翅膀”,是推动技术创新水平的驱动力,是中国由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的推动力。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在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变得日益重要,它的规模和深度也在随之加强,对支撑整体工业生产
学位
进入21世纪后,以跨国生产分割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迅速发展,中国凭借自身丰裕的资源和劳动力要素优势成功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的国际生产分工中。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基于嵌入全球价值链对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的特征事实,本文具体研究装备制造业嵌入GVC对行业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以回答面对全球产业分工重置化,装备制造业参与全球分工是否能促进行业出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中国就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优先地位,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了合作框架下各区域发展规划之中,但是国际上仍旧有各种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环境破坏论”的质疑。  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迅速发展,间接地对相关国家的环境产生影响,贸易中所隐含的碳排放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伴随着大量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会发生转移,一国的出口贸易是由于进口国的消费而产生,因此
学位
港口作为全球贸易流通环节中的重要节点,其物流绩效水平成为影响货物运转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机电产品是中国出口贸易中的领头羊,2017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值占出口贸易总值的一半以上,主要出口市场是北美、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为了避免中美贸易摩擦与发达国家边际增长空间有限可能给机电产品带来的出口危机,中国应该借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供的便利条件,积极开拓新的海外市场。机电产品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与重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