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伙伴国的人力资本对我国服务进口的影响—基于技术创新的门槛模型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ho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政策的鼓励支持下,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达5250.4亿美元,占当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6%,并且增长速度高于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保持着世界第二大服务进口国的地位。中国服务进口总体保持向上发展的平稳态势,服务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进口结构显著优化。当前中国正处于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高质量的服务进口对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力资本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且服务业一直以来便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密集型特征,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投入是服务供给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作为世界服务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服务进口的质量和结构是否能够受到贸易伙伴国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提升中国服务进口质量、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现有文献大多集中于研究人力资本水平在本国的经济增长与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鲜有文献研究出口国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其他国家服务业进口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本文发现人力资本水平能够通过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一国的服务出口竞争力,并且出口国的人力资本能够影响其他国家的进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贸易伙伴国的人力资本对中国服务进口的影响机理。接着,本文利用中国与23个贸易伙伴国2010年-2016年的服务进口数据,区分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以面板门槛模型为基础,将贸易伙伴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设定为门槛变量,考察其人力资本水平对中国服务进口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服务贸易伙伴国的人力资本对中国服务进口存在着显著的技术创新能力“单一门槛效应”,当技术水平达到门槛值时人力资本对于服务进口的影响会有显著的跃升,并且在同等的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条件下,对于新兴服务业的作用更加突出。此外,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从业状况、贸易开放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和中国对该国的OFDI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中国服务进口产生影响。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对提高中国服务进口质量与推动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扩大服务市场开放,提高服务进口质量;优化服务进口结构,培育服务开放载体;强化进口“溢出效应”,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培育优质人力资本,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其他文献
学位
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目的中央“千人计划”在2008年开始实施,并且在几年之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国家“千人计划”出台并开始实施后,地方省市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和现实需求,纷纷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引才计划,同样也取得了各方面的成效。  山西省于2009年提出并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晋工作的“百人计划”,截至2015年底,已经成功引进了八批、355名人才,这些人才中科技人才占了很大比例。因为“百人计划”的
有关文化资本的理论研究发端于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近几年来,文化资本理论正在成为中西方学术界热烈讨论的话题,其研究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展。本文力求将文化资本纳入唯物史观视野,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对文化资本进行静态、动态两个层面的分析。在静态层面上,本文着重从哲学的角度揭示了文化资本的内涵以及文化资本的主体性、风险性、增值性特征等;在动态层面上,分析了文化资本的内在运动机制,包括市场积累机制、权力积累机制、教
学位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当前国家发展新理念,引领着事情的发展全局,同时也在“十三五”即将结束阶段指明了我国后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使得我们在今后的行动中更能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随着低碳经济被提上日程,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既符合新发展理念,也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先后关系,前者是后者的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意义重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紧密联系背景下,城市创新不再“闭门造车”,而是选择利用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开放城市门户,加强与外界的经贸往来,主动嵌入全球创新网络,吸收跨地域的创新溢出,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本文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填补我国机场与城市创新的相关研究的空白,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此同时,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产业内分工不断细化,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开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创新要素密集度最高的产业,是支撑现代制造业起飞的“翅膀”,是推动技术创新水平的驱动力,是中国由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的推动力。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在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变得日益重要,它的规模和深度也在随之加强,对支撑整体工业生产
学位
进入21世纪后,以跨国生产分割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迅速发展,中国凭借自身丰裕的资源和劳动力要素优势成功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的国际生产分工中。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基于嵌入全球价值链对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的特征事实,本文具体研究装备制造业嵌入GVC对行业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以回答面对全球产业分工重置化,装备制造业参与全球分工是否能促进行业出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中国就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优先地位,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了合作框架下各区域发展规划之中,但是国际上仍旧有各种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环境破坏论”的质疑。  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迅速发展,间接地对相关国家的环境产生影响,贸易中所隐含的碳排放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伴随着大量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会发生转移,一国的出口贸易是由于进口国的消费而产生,因此
学位
港口作为全球贸易流通环节中的重要节点,其物流绩效水平成为影响货物运转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机电产品是中国出口贸易中的领头羊,2017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值占出口贸易总值的一半以上,主要出口市场是北美、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为了避免中美贸易摩擦与发达国家边际增长空间有限可能给机电产品带来的出口危机,中国应该借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供的便利条件,积极开拓新的海外市场。机电产品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与重量
学位
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5万公里,线路铺画遍及我国绝大多数重要省市。随着高速铁路逐步开通后,旅客运输从既有铁路逐步转移至高速铁路,理论上既有铁路形成了较大的货物运输能力,但实际上既有铁路货物运输量并没有随着高速铁路的运营而同步增加,因而货运潜力的释放是铁路货运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难题。目前,对既有铁路网络释放运力量化的研究成果缺失是导致铁路货运不能及时作出调整和改革的原因之一,深刻量化与剖析高铁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