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馈的交互式点云分割方法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sandc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硬件三维扫描设备以及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飞速发展,3D点云数据在模型重建、场景分析、无人驾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相较于二维数据,点云作为三维数据可以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场景信息,对于复杂场景能表现丰富的空间信息,突破了二维图像在遮挡方面的局限;并且弥补了二维图像遇到的光照、姿态等问题。尽管与二维数据相比,点云存在较多的优势,但是其稀疏性、无序性、无结构性等特点使得点云分割充满挑战。当前自动点云分割方法还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分割精度,在实际应用中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分割需求,需要用户对分割结果中的错误部分进行手工处理。现有的交互式点云分割则存在着交互效率低,抗干扰能力弱等缺陷。为了提升现有交互式分割算法的交互效率、增强系统鲁棒性,使分割算法更好的理解用户交互意图并满足用户分割需求,本文从系统反馈的角度出发,通过改善交互方式或增加交互功能,将用户输入与反馈控制理论相结合,以提升分割系统的稳定性和分割效率。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包括:(1)系统地综述了自动点云分割、交互式点云分割和基于反馈控制的交互式图像分割的研究现状,总结和分析了相关算法的特点、应用范围以及存在的问题。(2)针对点云分割离散系统,以区域增长算法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控制的交互式区域增长点云分割算法。首先根据区域增长的算法原理选定法线夹角为反馈信号;其次,对输入信号进行变换,将当前点作为种子点进行扩散处理,并添加权重限制扩散范围,将坐标信号转换为法线夹角信号;然后根据先验知识设计预估分割公式;最后,根据离散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分别设计输出分割和预估分割的控制律。实验结果表明,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保证了即使用户进行了错误的操作,只要没有破坏系统的稳定性,系统也可以趋向稳定的分割结果,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3)针对点云分割连续系统,以最小割算法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控制的交互式最小割点云分割算法。首先设计了交互式最小割算法的反馈控制系统;其次,将当前交互点坐标信号映射为距离信息;然后将理想分割和实际分割的演化过程公式化;最后,根据连续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分别设计理想分割和实际分割的控制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系统框架可以有效应用于点云分割连续系统,从而提高用户交互效率,改善分割精度。(4)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的交互式深度学习点云分割方法。本文综合考虑像素距离和深度距离,将深度图上的用户标注转换为交互映射图;将输入RGBD图和交互映射图输入CNN网络中实现正向传播;通过反向传播来最小化所设计的两个能量函数,强制用户交互点具有正确标签,并细化正向传播的分割结果。本文方法不需要额外的训练便可将无交互的CNN转换成有交互的CNN,有效应用于基于CNN的点云分割系统,能修正错误标记点,细化分割结果。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断加深,传统制造正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变。而智能生产单元作为智能制造的应用落地始终面临一个瓶颈—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交互,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解决方法。但目前数字孪生大多是理论研究,实际应用较少。本文以航天复杂零件智能生产单元为对象,开展数字孪生生产单元虚拟仿真控制方面的研究,并设计了基于数字孪生的生产单元虚拟仿真控制系统进行
生物组织的深度成像可以直观无损观察器官或组织体的形态和结构,对医学诊断治疗和生物特征识别具有重要作用,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近红外光组织穿透能力强,组织散射弱,在生物组织深度成像中具有较大优势,但成像对比度和分辨率差限制了近红外光学成像的实际应用,提高近红外光学深度成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引入偏振成像技术,提出并实现了主动式近红外偏振成像方法。基于生物组织近红外偏振成像的理
无刷直流电机因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输出转矩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气传动领域,是电动车驱动电机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无刷直流电机结构特性使其在运行时有明显的转矩脉动,在应用于电动车驱动领域时,其所带来的振动和噪声问题给人带来不好的体验。因此本课题研究电动车用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技术,从而实现低转矩脉动下运行的控制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电动车用无刷直流电机的各种类型的
以我国西北某地高放废物实验室场址裂隙花岗岩岩体渗透性为研究目标,基于Matlab编译三维离散裂隙模型生成程序以及多尺度管网模型。通过在现场的实测岩体露头数据,经参数统计分析,结合节理面部分组合形态,编写程序进行三维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建模及参数修正的生成。采用等效管网模型计算各均质区的模型渗流特征,并得到相应的渗透张量以及渗透主值、主方向。以各方向等效渗透系数为对象,以渗透张量主方向为径向拟合渗透张量
我国混凝土结构建筑保有量巨大,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的常见病害之一随之,对建筑结构进行长期有效的健康监测十分重要,但传统检测方法无法满足大量的建筑结构检测任务。本文通过Python语言编程,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利用二维码标识测量建筑结构表面裂缝参数的算法,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本文将一种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的裂缝骨架提取算法应用到建筑结构裂缝图像处理中,针对三角剖分过程中出现的干扰三角形
当前,移动机器人避障方法存在着硬件成本高、算法过于复杂,特征匹配不准而难以有效感知障碍物等问题。相比传统的机器人避障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自主避障算法,避免了手动提取障碍物特征算法中提取特征的繁琐,同时提高了图像处理的精度以及速度,这也使得移动机器人系统具有端到端的输出能力,使避障更加智能化,同时降低了硬件成本。基于此,为使机器人能够高效智能的进行避障决策,可靠灵活的避让障碍物。本文利用深度学习技术
无人驾驶车辆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对于无人车来说,环境感知是车辆可靠运行的关键。不同于无人机,无人车面临的地形环境更为复杂、障碍物类型不固定、不确定因素更多。在野外环境中,意外驶入水坑、泥潭等地形可能导致无人车直接抛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准确检测道路中的水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道路场景下水体检测问题的特点,依靠水体的物理特性和深度学习的强大学习能力,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提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去除水体中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在各种半导体催化剂中,MoS2由于其突出的热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等领域,但是仍有一些缺点影响其光催化效率。为了提高光催化效率,本文以助催化剂MoS2为主体材料,通过与其他光催化材料复合对其进行功能化改性,实现MoS2系列材料对有机染料的高效去除。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
学位
为实现国家电力体制的改革,实施智能电网战略,需要采用巡检机器人来对变电站环境进行自动化的全面巡检,从而提高巡检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因此,本课题对国内外现有的巡检机器人产品及其关键技术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种全天候和多地形适应、同时具备自主运动功能、信息采集功能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结构和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机械结构设计、越障稳定性分析、硬件选型、控制软件设计。并生产出了样机,完成了实验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