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人学审视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huis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问题是事关人类自身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命题,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存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倾向,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存在着失衡现象。对传统发展观“以物为本”取向、“唯经济增长”取向、“线性发展”取向和“唯技术主义”取向等的批判与反思,是落实科学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重要前提。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寄予何种价值诉求,在本质上取决于对人本身采取何种价值取向。在这个意义上说,有怎样的人学视野,就会有怎样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既是理论思维上的深入思考和运筹谋划,更是实践上的大胆探索和创新。从关注人的生存境遇的高度,对科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解读,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和“天人合一”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互动,回答发展的意义,关注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追求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研究方面值得尝试的理论课题。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在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人自身的协调发展,以确立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发展道路。
其他文献
真德秀是朱子后学中重要一员,无论是在“内圣”修养上,还是在“外王”工夫上,都是颇有建树的。他一生积极倡理学,行理学,为理学最终成为官方正统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哲
《大学》诠释自北宋以来成为宋明理学关注的焦点,朱熹和王守仁分别开创了《大学》诠释的理学化诠释向度和心学化诠释向度,使得《大学》诠释呈现二元化格局。晚明学者在内忧外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
为研究大型风力机在高速强湍流风况下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基于NWTCUP风谱模型建立平均风速为25m/s的极限湍流三维风场,比例缩放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流的数值模拟结果作为相
学位
汉代儒学的发展,不论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人们通常将其视为汉代思想文化发展的标志。而在汉代儒学发展的过程中,汉初儒学的复兴有着极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