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德秀是朱子后学中重要一员,无论是在“内圣”修养上,还是在“外王”工夫上,都是颇有建树的。他一生积极倡理学,行理学,为理学最终成为官方正统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哲学思想是在程朱理学“理—气—物—理”的逻辑结构中展开论述的。他信守理学,丰富和充实了朱熹对“太极”“阴阳”“理气”“道器”等哲学范畴的理解,更加强调理学思想的伦理化与政治化,为维护和巩固儒家伦理道德和封建等级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他以“理”为最高本体,以“仁”为最高本体“理”的实际内涵,继承了朱熹的理论思维模式,在伦理道德方面展开了对“仁”“性情”“理欲”“义利”关系等多方面的论述。他在谈“穷理”时是以“格物致知”作为方法,以“持敬”作为涵养工夫的,认识论与道德论紧密联系,体现了理学为学思想的根本特点。真德秀是有较高声望的政治家,他继承朱熹“天理君权”论的政治思想,追求儒家“仁政”的理想目标。在论证“君权至上”,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现实实行,以及推行“仁政”的具体方针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真德秀哲学思想对理学的发挥带有心学倾向,更加强调“心”的知体明觉的主宰作用,对后世理学思想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他的思想始终跳不出儒家德性优先的理论旨趣,守成复古意识很强。在政治领域,他信守儒家“德治主义”,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政治学,因而他的政治思想具有理想性。但通观他一生的道德与实践,还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