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地区普光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演化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forvi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光气田构造是位于川东断褶带东北段双石庙—普光NE向构造带上的一个鼻状构造,介于大巴山推覆带前缘褶断带与川中平缓褶皱带相接之间,整体表现为西南高北东低、西翼陡东翼缓的与逆冲断层有关的NNE走向的大型长轴断背斜型构造,构造西侧受NE向逆冲断层控制,北侧与东侧受构造线控制,南部受沉积相变带控制,是一受构造与相变线共同控制的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与渡口河气田、罗家寨等气田具有相似的圈闭特征。普光气藏整体表现为低温、常压、高含H2S的特征。本文通过烃源岩生烃条件及热演化史分析、储层沥青特征与成因研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圈闭演化史分析、烃类演化史分析,取得了以下认识: (1)志留系烃源岩在早三叠世沉积后开始生烃,到中侏罗世早期达到生油高峰,约在中侏罗世中期达到镜质体反射率1.5%,处于成熟阶段的时间约40Ma;之后志留系烃源岩很快于中侏罗世晚期达到镜质体反射率2.0%,处于高成熟阶段时间约20Ma;中侏罗世末以来演化到过成熟阶段,产干气为主,于早白垩世末期达到最大埋深,约9600m;二叠系烃源岩约在晚三叠世开始生烃,至中侏罗世中期达到生油高峰,在晚侏罗世早期达到高成熟阶段,晚侏罗世晚期至今为过成熟阶段,有机质的热演化过程与志留系烃源岩类似,也于早白垩世末期达到最大埋深,约8300m。晚侏罗世以后志留系和二叠系均达到过成熟,以产干气为主。 (2)普光气藏储层沥青在自流井组、须家河组、飞仙关组和长兴组(取芯较少)储层中均有显示,尤其是飞一、飞二主力储集层段,这些沥青多产于各类早期溶孔、溶洞、溶缝以及裂隙、微裂隙、缝合线等储集空间中,晚期大的溶孔、溶缝中少见。飞仙关组沥青反射率(Rb)值分布范围为2.94%~7.49%,换算成镜质体反射率2.27%~5.26%,演化程度较高。普光气藏储层沥青属于古油藏原油热裂解成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即储层沥青为热演化成因。通过储层沥青与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对比,认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沥青、上二叠统长兴组储层沥青具同源性,可能来自志留系、上、下二叠统烃源岩,但其生物标志物特征与上二叠统烃源岩亲源关系更近。 (3)普光气藏天然气属原油裂解气成因,具多种形成途径:①下志留统以及二叠系气源岩晚期裂解(烷烃气系列中碳同位素存在倒转现象);②古油藏原油的二次裂解,是现今气藏的主要气源;③残存沥青再次裂解作为次要气源对普光气藏也有一定的贡献。 (4)通过普光气藏烃源岩热演化史、流体包裹体和储层沥青等资料对普光气藏油气成藏期次的分析,结合普光构造(圈闭)演化史、烃类演化史,可以将普光气藏成藏过程归纳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减轻工程结构造成的地震灾害,必须科学地了解强烈地震动的特征,强震观测是科学了解上述问题的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电子技术和计
液压泵作为液压系统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可靠性。由于径向柱塞泵具有柱塞与缸体的内孔均为圆柱面,易达到高精度配合等结构特点,因此比轴向柱塞泵耐冲击、寿命长、容积效率高、控制精度高。受到国内外液压泵行业的青睐,应用在轧钢机,注塑机等冲击负载的设备中,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我国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很多科研机构与生产厂家开始研究开发这种产品,但都不能解决滑靴与定子两对摩擦副烧
随动装置传动系统是系统瞄准、定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随动装置控制系统的超调和时滞问题,以虚拟样机技术为基础,应用联合仿真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双同步电机驱动下的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仿真与试验研究。(1)建立了随动装置数字化功能虚拟样机模型,对其进行了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研究,从而验证了所建虚拟样机模型的正确性;(2)分析了随动装置驱动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方法和双电机交叉耦合补偿控制方法,建立了
蚁群算法是一种随机搜索算法,与其它模拟进化优化算法一样,通过由候选解组成的群体的进化过程来寻求最优解,它具有许多优良性质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基本蚁群算法的性能的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只有符合现代化教育快速发展的教育方式才能够让学生紧跟时代的脚步.小组学习的学习模式成为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