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新中国妇女”——对1949-1956年《新中国妇女》的话语分析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ng1987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949-1956年《新中国妇女》杂志为分析文本,从女性与民族国家角度出发,剖析在民族国家建立后,国家试图建构什么样的女性形象,这个女性形象是怎么构建起来,以及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女性形象。在论述过程中,本文以美籍以色列学者伊瓦·戴维斯的性别与民族理论作为理论前提。伊瓦·戴维斯认为谱系、文化、公民是民族主义计划和性别关系有关的三个面向,并详细辨析了民族主义是如何通过这三个面向达到建构女性的目的。在运用伊瓦·戴维斯的性别与民族理论的同时,笔者明确意识到中国历史语境的特殊性,所以也并不完全拘泥于伊瓦·戴维斯的理论,而是将伊瓦·戴维斯的理论纳入中国本土具体语境中,从中归纳出一些分析范畴,对两者关系进行客观分析和探讨。 本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对《新中国妇女》杂志作简要介绍,说明为什么选取此杂志为文本分析对象,并对创刊号中的一篇妇联领导人的权威性讲话进行分析,这篇讲话预示了参加社会生产的劳动妇女将是国家建构“新中国妇女”形象的核心。第二章论述分析《新中国妇女》杂志中的理论话语。这里的理论话语是指《新中国妇女》杂志中的社论、讲话、工农妇女常识课本、通讯、人物介绍等非文学话语。结合伊瓦·戴维斯的性别与民族理论,本章从新身体观念、生育资源、生产资源、政治资源等四个层面来分析《新中国妇女》理论话语中的“新中国妇女”。第三章论析《新中国妇女》杂志中的文学话语,文学话语包括小说、连环画、诗歌、快板、剧本、歌谣等形式。《新中国妇女》杂志中的文学话语和理论话语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性,本章着力于剖析二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力图从这样的互动中勾画出国家建构“新中国妇女”形象的过程。为了加强对《新中国妇女》杂志中文学话语和理论话语互动关系的研究,本章还将视角伸入《新中国妇女》杂志之外的文学话语,从中寻找出与《新中国妇女》所建构的“新中国妇女”有所差异的女性形象。本论文的重点在于揭示出这一时期几种不同话语参与“新中国妇女”形象建构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分析女性形象本身。
其他文献
鲁迅留日时期的翻译思想经历了从前期的“意译”到后期的“直译”、“硬译”这样一个重要转变,无论“意译”还是“直译”、“硬译”都有深刻的时代与个人原因。因此,有必要对这
2010—2011年春季,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开展春玉米水分胁迫和分期播种双处理试验,分析玉米出苗率和产量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反应,建立基于气象条件的玉米出苗率和干旱减产评
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2000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其内容主要爲日書類文獻。但是目前對孔家坡漢墓簡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考釋和疏證上,而對於其詞彙、語法方面的研究基本沒有開始
5月30日,秦皇岛公交公司召开了国有化改革会议。  会上,秦皇岛公交新任董事长李勇肯定了公交改制十一年来的成就,并做了表态发言。该公司新任总经理、党委书记张小军发言,对国
信仰,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对世界、对国家、对人生的顶端观察和终极思考,是人的思想体系的支柱,是人的整个意识形态的核心。有信仰的人,会对
乡村题材小说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透过它可以感受到中国农村变迁的历史轨迹。在中国农村的变迁过程中有两次改革是其发展的转折点,分别是十七年时期的农业合作化运
基于遗传算法,对逐次扩展环域法进行了改进.将故障情况的无功电压紧急分域问题,归纳为控制节点即控制措施的组合优化问题.rn
在现代性语境中,对“物”的言说以及对“物之恶”的批判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并且贯穿于现代性问题的始终。“物之恶”不仅仅指各式各样的物质实体充斥于我们周围的世界,而更多
接地体的分与合 众所周知,在现代建筑中同时并存着各种接地系统。可分为两部分:强电接地系统和弱电(电子设备)接地系统。 1.强电接地系统 1)供电系统的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
风电机组运行数据能够反映各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和机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判断机组发电效率低的原因,本文根据机舱振动加速度数据提出假定并通过计算分析风速功率曲线和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