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之恶”:尤奈斯库与鲍德里亚的言说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cheng8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性语境中,对“物”的言说以及对“物之恶”的批判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并且贯穿于现代性问题的始终。“物之恶”不仅仅指各式各样的物质实体充斥于我们周围的世界,而更多的是指我们内在的精神世界被物化了。在对“物之恶”的批判性言说中,法国思想家们的观点,特别是尤奈斯库和鲍德里亚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在尤奈斯库的语境中,人的存在只不过是一场荒诞而痛苦的噩梦,相对于所谓的“意义”,只有纷杂的物质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这一主题体现在其创作中,则是通过物之积聚膨胀、物之不可抗拒和物之意义缺失三个方面体现出人类自由的丧失。在鲍德里亚的语境中,当代人所遭遇的物化事实集中地反映在生活世界的消费本质中,其本质是在物中并通过物而建立的人和人之间的象征关系。从消费社会理论角度出发,鲍德里亚对大量繁衍的物所带来的现代人的当下生存状态进行了重新思考,并以预言家的姿态描述了社会日益严重的精神危机。鲍德里亚通过物之功能化、物之符号化、物之致命诱惑等主题,呈现出拟像社会带给人类的灾难。将尤奈斯库和鲍德里亚进行比较分析阅读,原因在于:虽然二人涉猎的领域不尽相同,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地关注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即不断增长的物对人的挤压以及对人的精神所产生的异化作用。因此,针对尤奈斯库和鲍德里亚关于现代社会“物之恶”的批判,提炼出现代“物之恶”的表征所在,以此为切入点分析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就不仅必要,而且也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在对别林斯基文学批评文章细读的基础上,总结别林斯基文学批评的风格和倾向。经过分析本文认为,他的文学批评风格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第一,论争形式,他往往在文学批评中设
鲁迅留日时期的翻译思想经历了从前期的“意译”到后期的“直译”、“硬译”这样一个重要转变,无论“意译”还是“直译”、“硬译”都有深刻的时代与个人原因。因此,有必要对这
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2000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其内容主要爲日書類文獻。但是目前對孔家坡漢墓簡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考釋和疏證上,而對於其詞彙、語法方面的研究基本沒有開始
乡村题材小说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透过它可以感受到中国农村变迁的历史轨迹。在中国农村的变迁过程中有两次改革是其发展的转折点,分别是十七年时期的农业合作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