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视距MIMO高速通信系统低复杂度实现技术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556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通信和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宽带高速数据传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毫米波MIMO成为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重要技术途径。考虑到一些特殊的需求和应用场景,比如对偏远地区的覆盖,构建应急通信系统,特别是军事宽带战术互联网,基于空中移动平台的毫米波MIMO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关注的热点是基于空中平台和毫米波MIMO技术实现区域骨干通信网络。本文主要围绕这一应用背景,针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推动基于空中平台的毫米波MIMO系统的工程化应用。基于空中平台的毫米波MIMO系统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基于空中平台的毫米波MIMO信道具有较少的散射和反射分量,可以建模为视距(LoS,Line-of-sight)信道。在LoS MIMO信道下,天线阵列天线之间的相关性较强,降低了MIMO通信系统的性能。2.大规模天线阵列往往具有较高的硬件复杂度和功耗,而空中平台体积和能源有限,限制了大规模天线阵列的应用。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本文利用射线追踪原理建立了点对点毫米波LoS MIMO信道模型,并且分析了LoS MIMO的信道特性。天线阵列的参数包括天线间距、收发端距离和天线阵列的角度都会对LoS MIMO系统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在LoS MIMO信道下,获得天线阵列的最优布局至关重要。(2)本文利用解析法来获得均匀线性天线阵列(ULA,Uniform Linear Antenna Array)和均匀平面天线阵列(UPA,Uniform Plane Antenna Array)的最优布局。然而,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天线阵列都有最优布局的解析解,本文提出了更具有一般性的牛顿迭代法,并以均匀圆形阵列为例,利用牛顿迭代法来获得天线阵列的最优布局。均匀圆形天线阵列(UCA,Uniform Circular Antenna Array)结构紧凑,对互耦合敏感度较低,适合部署在受空间约束的空中平台上。在基于空中平台的LoS MIMO通信系统中,收发端距离通常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当中,而天线阵列一经设计其参数往往都是固定的。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自适应发射天线选择算法,该算法可以根据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自适应地确定被选天线的数目和序号。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自适应发射天线选择算法不仅可以降低信号处理的复杂度和反馈开销,还可以获得接近全天线阵列系统的性能。(3)本文基于LoS MIMO的信道特性,提出了有效自由度(EDo F,Effective degree of freedom)的概念和一种基于字典学习(DL,Dictionary learning)的自适应混合波束成形设计算法,推导了在LoS MIMO信道下EDo F和天线阵列参数之间的解析表达式。在LoS MIMO通信系统中,发射数据流的数目由EDo F来确定,可以根据信道状态的变化自适应地进行调整。数值仿真实验显示基于字典学习的自适应混合波束成形系统的性能接近最优的全数字波束成形系统的性能。(4)本文针对基于混合波束成形技术的多用户MIMO(MU-MIMO,Multi-users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块对角化几何均值分解(BD-GMD,Block diagonalization geometric decomposition)的THP(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预编码算法,并应用字典学习的算法进行混合波束成形设计。相比传统的基于块对角化奇异值分解(BD-SVD,Block diagonalization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的THP预编码算法,BD-GMD可以改善毫米波多用户MIMO通信系统的误码性能。数值仿真实验显示基于本文所提算法的混合波束成形多用户MIMO系统的性能接近全数字波束成形多用户MIMO系统的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单部雷达愈发突出的性能瓶颈及应对未来新型威胁时的困境,雷达探测体制正在从当前的单一雷达探测转向分布的多雷达协同探测。与单基地雷达相比,分布的多雷达可从空间、频率和极化等多个维度收集目标散射信息,理论上具备扩展雷达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潜力。然而,多雷达协同的方式以及雷达自身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协同的性能。这就有必要针对变化的探测场景,对协同中的雷达进行自适应地调度,即实现智能化协同。实现智能化的可行思
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技术研究一直是雷达目标探测领域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课题。近些年来,在越来越重视复杂电磁环境和有效实施武器系统隐蔽攻防的趋势下,利用外辐射源工作的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系统具有造价低廉、隐蔽探测、抗电磁干扰以及反隐身等优点,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热潮。相对于传统调频广播、电视、导航卫星等外辐射源,以雷达为外辐射源具有更远的探测距离、更高的分辨率等特点,而以捷变频相控阵雷达为外辐射
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作为阵列信号处理领域中的关键研究方向,因其高效的抑制干扰信号能力与对期望信号低损失接收的处理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军事国防和民生发展等领域。阵列天线基于此技术,通过调整各个阵元的权值系数,使其合成方向图波束的主瓣自适应对准特定角度来向的期望信号同时在干扰方向上形成零陷,实现阵列天线优良的输出信干噪比性能。理想条件下,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的空域滤波性能良好,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无可避免地
多通道雷达即具有多个时域或空域通道的雷达系统,其主要任务之一是从杂波、噪声甚至干扰背景中检测出目标信号。自适应检测是针对多通道雷达检测任务所使用的检测方法。与传统分步检测方法相比,自适应检测是可以同时实现杂波抑制、相参积累和恒虚警检测过程一体化的检测技术,检测器结构简单,检测性能更佳。自适应检测技术可应用众多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包括对陆海空目标的监视和预警,武器的引导、打击,交通监管、气象预测和海面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导航与授时应用的发展,用户对观测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更高精度的测量要求,甚至达到厘米、毫米量级。在城市、高山、丛林和海面等环境中,卫星导航接收机会受到多路径信号的影响。本文以卫星导航高精度应用为研究背景,对导航接收机中的采样误差和多径误差进行了建模和分析,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针对数字码相位鉴别器分辨率不足的问题,本文对分辨率误差建模和抑制技术进行
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用户对导航和位置服务精度的更高需求,利用低轨卫星开展实时高精度导航增强已成为下一步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是在卫星导航系统的导航卫星网络,还是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的低轨增强网络,保证导航信息的高效传输是实现其功能
复杂多变的频谱环境与日益减少的可用频谱资源使无人系统实现可靠高效的通信与组网变得尤为困难,而利用授权频段中的“频谱空洞”(即暂时未被授权用户使用的空闲频段)进行动态频谱接入的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技术为解决这一困难提供了思路。基于CR的无人节点能够将受到影响或干扰的通信“搬移”到通过频谱感知获得的空闲频段上,从而缓解频谱环境动态变化的影响。然而如何协调各无人节点对空闲频段的接
特定辐射源识别是一种利用接收信号中蕴含的无意调制信息来识别其所属辐射源个体的技术。由于信号的无意调制信息(也被称作辐射源的指纹特征)具备唯一标识性,使得特定辐射源识别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基于人工预定义指纹特征的特定辐射源识别系统在实际应用时却存在系统开发效率低、系统有效性无法保证等难以克服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当前无法建立关于辐射源指纹特征统一、精确的数学模型,使得传统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推进,城镇人口也不断增长,如何对城市三维模型进行获取、如何对城区进行有效的形变监测,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以Terra SAR-X、COSMO-Sky Med为代表的新一代SAR卫星的发射,SAR技术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也不断拓展。新一代SAR卫
特定辐射源识别旨在依据由目标辐射源所载发射机的硬件差异所产生的并以无意调制形式寄生在其发射信号上的指纹特征,来实现对目标辐射源的精准识别。作为电子侦察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它能在战前和战时为我方提供宝贵情报,以便我方及时洞悉敌方动态和意图,进而达到知己知彼、克敌制胜的战争目的。随着战争形态逐渐从信息战演变成智能战,特定辐射源识别朝智能化方向发展也将是大势所趋。尽管深度学习为特定辐射源识别的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