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径环境下导航接收机高精度误差建模与抑制技术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hao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导航与授时应用的发展,用户对观测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更高精度的测量要求,甚至达到厘米、毫米量级。在城市、高山、丛林和海面等环境中,卫星导航接收机会受到多路径信号的影响。本文以卫星导航高精度应用为研究背景,对导航接收机中的采样误差和多径误差进行了建模和分析,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针对数字码相位鉴别器分辨率不足的问题,本文对分辨率误差建模和抑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码相位分辨率误差分析模型,给出了能够独立于扩频码的误差评估指标。通过理论分析数字相关器和数字鉴别器的码相位分辨率,提出了一种非等量采样参数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分辨率误差最小。通过改进随机相位抖动的模式,利用基于周期相位抖动的分辨率误差平滑方法,可以进一步降低分辨率误差。(2)针对数字码相位鉴别曲线存在过零点偏差的问题,本文对零偏误差建模和抑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基于长周期扩频码信号,建立了零偏误差的统计误差分析模型,给出了可独立于扩频码和信号初始相位的评估指标。通过理论分析零偏误差的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对偶采样的零偏误差抑制方法,通过分析二进制偏移子载波(Binary Offset Subcarrier,BOC)信号双估计环路跟踪方法,发现子载波调制能有效抑制零偏误差。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测量BOC(1,1)信号的子载波相位,能够减小约87.76%的零偏误差。(3)针对多径引起的伪码相位测量偏差问题,本文对基于码环鉴别器设计的伪码多径抑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伪码多径误差分析模型,给出了可用于指导码环鉴别器设计的评估指标。通过对本地码参考波形进行一般化表征,提出了一种可满足多目标约束条件的伪码抗多径参考波形设计方法。分别考虑优先抗多径和抗噪声两种情况,设计得到了参考波形实例CRx-16和CPx-16。在兼顾抗多径、抗噪声和稳定跟踪等性能的条件下,基于多参考波形的伪码多径误差估计,可以独立实现码相位跟踪和多径误差估计。(4)针对多径引起的载波相位测量偏差问题,本文对基于载波环相关器设计的载波多径抑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载波多径误差模型进行分析,给出了可用于指导载波环相关器设计的评估指标。通过对准时码参考波形进行一般化表征,提出了一种载波抗多径最优参考波形设计方法,对不同的功率损耗,设计得到了一组参考波形实例CWx-16。在兼顾抗多径和抗噪声性能的前提下,利用基于多参考波形的载波多径误差进行估计,可以在不影响载波跟踪稳定性的条件下,对载波多径误差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当取本地参考波形闸宽为0.125码片时,该方法能够抑制73.8%的载波相位多径误差,且不影响载波环路的跟踪稳定性。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能够指导卫星导航接收机的高精度测量和抗多径接收设计,部分内容已经成功应用于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中多款不同类型接收终端的研制。
其他文献
相控阵雷达具有波束快速切换的巨大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同时,结合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数字阵列雷达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相控阵雷达及数字阵列雷达的高成本限制了其快速推广及广泛应用。将切换天线阵列技术应用于雷达系统可以有效缩减发射端及接收端的通道数量,进一步降低数字阵列雷达硬件的成本、功耗及体积。对于静止目标,传统的数字波束形成算法及超分辨空间谱估计算法可直接用于切换天线阵列雷达实现角度估计。但是,对于
无人机系统是未来战争中进行信息对抗、信息窃取、实施火力打击的重要手段,其中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组合导航系统应用使得无人机具备了精确导航、制导与控制的能力。但是作为无人机必备导航部件之一的卫星导航系统却极易受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恶意干扰,很多国家将
现代战争中,无源定位技术是获取电子情报、掌握战场电磁态势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两步定位法先估计定位参数,例如到达角、到达时差和到达频差等,再利用这些定位参数估计辐射源位置。相对于两步定位法,直接定位法(Direct Position Determination,DPD)不估计定位参数,实现了从原始采样信号到辐射源位置的一步估计,具有可对同时同频信号进行定位、无需参数关联、低信噪比下定位精度高等优势。
物理层安全是在无线通信信道中实现收发双方所传递数据达到信息论意义上安全的一个新颖而又极具吸引力的研究方向。与传统经典加密方式相比,物理层安全可以根据无线信道自身的固有特性而不是依赖于通信更高层的安全方案,达到扰乱窃听者接收质量的目的,从而确保通信安全。无线通信中利用多天线和多载波所提供的空域、时域和频域自由度,可以在提高通信信道性能的同时,削弱窃听信道性能。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基于多天线和多载波的物
空间目标威胁评估、空间碎片碰撞预警、近地空间探测等多方面的应用都要求对空间目标进行精细化测量。雷达能够全天时、全天候获取空间目标的丰富信息,是空间目标监视和识别最为有效的技术途径之一。增大雷达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带宽,结合适当的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技术,即可提升ISAR图像的分辨率。宽带雷达数字接收机能够对中频信号甚至射频信号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无线通信设备呈现爆发式增长,用户对通信质量和服务体验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同时支持更多用户并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通信业务对带宽和频谱占用的需求越来越高,由此造成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日益严重。认知无线电采用动态频谱接入技术,能够通过时域、空域和频域的多维复用极大地提升频谱利用率,从根本上解决频谱资源的稀缺与不足。为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与灵活性,认知无线网络一般采用分布式架构,
随着单部雷达愈发突出的性能瓶颈及应对未来新型威胁时的困境,雷达探测体制正在从当前的单一雷达探测转向分布的多雷达协同探测。与单基地雷达相比,分布的多雷达可从空间、频率和极化等多个维度收集目标散射信息,理论上具备扩展雷达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潜力。然而,多雷达协同的方式以及雷达自身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协同的性能。这就有必要针对变化的探测场景,对协同中的雷达进行自适应地调度,即实现智能化协同。实现智能化的可行思
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技术研究一直是雷达目标探测领域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课题。近些年来,在越来越重视复杂电磁环境和有效实施武器系统隐蔽攻防的趋势下,利用外辐射源工作的非合作目标无源探测系统具有造价低廉、隐蔽探测、抗电磁干扰以及反隐身等优点,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热潮。相对于传统调频广播、电视、导航卫星等外辐射源,以雷达为外辐射源具有更远的探测距离、更高的分辨率等特点,而以捷变频相控阵雷达为外辐射
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作为阵列信号处理领域中的关键研究方向,因其高效的抑制干扰信号能力与对期望信号低损失接收的处理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军事国防和民生发展等领域。阵列天线基于此技术,通过调整各个阵元的权值系数,使其合成方向图波束的主瓣自适应对准特定角度来向的期望信号同时在干扰方向上形成零陷,实现阵列天线优良的输出信干噪比性能。理想条件下,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的空域滤波性能良好,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无可避免地
多通道雷达即具有多个时域或空域通道的雷达系统,其主要任务之一是从杂波、噪声甚至干扰背景中检测出目标信号。自适应检测是针对多通道雷达检测任务所使用的检测方法。与传统分步检测方法相比,自适应检测是可以同时实现杂波抑制、相参积累和恒虚警检测过程一体化的检测技术,检测器结构简单,检测性能更佳。自适应检测技术可应用众多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包括对陆海空目标的监视和预警,武器的引导、打击,交通监管、气象预测和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