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一章 前列腺组织SyMRI定量参数的可重复性研究目的:探讨前列腺组织合成磁共振成像(SyMRI)定量参数的可重复性以及正常前列腺左右叶SyMRI定量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两名影像科医师分别对23例正常人前列腺的一站式弛豫定量(MAGiC)的图像进行后处理。均选取MAGiC序列图像的最大轴面,沿着前列腺左右叶的外周带和移行带边缘勾画感兴趣区(ROI),提取SyMRI定量参数T1、T2及PD值
【基金项目】
: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医学科研项目指导性项目(编号:Z201904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 前列腺组织SyMRI定量参数的可重复性研究目的:探讨前列腺组织合成磁共振成像(SyMRI)定量参数的可重复性以及正常前列腺左右叶SyMRI定量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两名影像科医师分别对23例正常人前列腺的一站式弛豫定量(MAGiC)的图像进行后处理。均选取MAGiC序列图像的最大轴面,沿着前列腺左右叶的外周带和移行带边缘勾画感兴趣区(ROI),提取SyMRI定量参数T1、T2及PD值。一名医师提取两次,另一名医师提取一次。利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SyMRI定量参数在观察者内部及观察者之间的可重复性,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前列腺左右叶之间SyMRI定量参数值的差异。结果:同一医师先后两次提取前列腺移行带T1、T2、PD值和前列腺外周带T1、T2、PD值的ICC分别为0.983、0.982、0.983及0.950、0.982、0.911;不同医师提取前列腺移行带T1、T2、PD值和前列腺外周带T1、T2、PD值的ICC分别为0.973、0.988、0.986及 0.980、0.971、0.927。正常前列腺左右叶的SyMRI定量参数值T1、T2及PD值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前列腺组织SyMRI定量参数值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可重复性均很好,前列腺左右叶SyMRI定量参数值之间无差异。第二章 SyMRI定量参数在前列腺TRUS/MRI融合导航穿刺术前评估中的价值研究目的:探讨Sy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前列腺病灶良恶性的价值以及其在前列腺TRUS/MRI融合导航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拟在我院行前列腺穿刺的137例患者148个PI-RADS 2-4分的病灶,对所有病灶均行2-4针TRUS/MRI融合导航靶向穿刺和10针系统穿刺(SB)的活检方案。于穿刺术前对入组患者MRI图像的MAGiC序列在主机上进行后处理,在病灶的最大层面沿着病灶的边缘勾画ROI,提取T1、T2及PD值,重复提取三次并取其平均值为病变区的T1、T2及PD值。同时在所选取的层面上病灶区的对称部位勾画相似大小的ROI提取T1、T2及PD值,同样重复提取三次并取平均值为对照区的T1、T2及PD值。比较患者病灶区和对照区的SyMRI定量参数值,并以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前列腺良恶性病灶的SyMRI定量参数值之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确定鉴别诊断前列腺病灶良恶性效能最佳的SyMRI参数,并以该参数的截断值为界对病灶进行分组。分别比较不同组别下,TRUS/MRI融合导航穿刺和SB在前列腺癌(PCa)的单针穿刺阳性率和PCa总体检出率上的差异。结果:同一患者前列腺病灶区的T1、T2及PD值均显著低于其对侧参考区(P<0.001)。前列腺移行带病灶中的PCa组的T1、T2值均显著低于非PCa组(P<0.01),而PD值在移行带PCa组与非PCa组病灶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76);前列腺外周带病灶中的PCa组的T2值显著低于非PCa组(P<0.001),而T1值、PD值在外周带PCa组与非PCa组病灶之间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13、P=0.092)。T1、T2值鉴别诊断移行带PCa和非PCa病灶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112ms和77ms,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8.48%、91.18%、84.2%、64.6%和 78.79%、82.35%、81.2%、80.0%,T1、T2 值的 AUC 值分别为 0.687 和 0.840,T2值比T1值有着更高的诊断效能(Z=2.079,P=0.038)。T2值鉴别诊断外周带PCa和非PCa病灶的截断值为81ms,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04%、85.71%、85.3%、63.8%,AUC 值为 0.796。对于T2≤77ms与T2>77ms两个区间的移行带病灶以及T2≤81ms与T2>81ms两个区间的外周带病灶,TRUS/MRI融合导航穿刺的PCa单针阳性率均高于SB,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T2≤81ms与T2>81ms两个区间的外周带病灶以及T2>77ms区间的移行带病灶,TRUS/MRI融合导航穿刺与SB对PCa的总体检出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于T2≤77ms区间的移行带病灶,TRUS/MRI融合导航穿刺对PCa的总体检出率显著高于SB(P=0.031)。结论:SyMRI部分定量参数能有效鉴别前列腺病灶的良恶性,其中以T2值诊断效能最佳,且T2值还可以为TRUS/MRI融合导航术选择合适的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进行性的全身骨骼疾病,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多糖是广泛存在于中药材中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从基因、蛋白、体内外实验等多维度研究综述了中药多糖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和机制,总结发现,中药多糖能够通过激活或/和抑制Wnt、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丝裂原活化蛋
目的: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可能会导致BPH的发生发展,本文以老年BPH患者为作研究对象,探讨VC与BPH的之间的相关性,为前列腺增生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少阳主骨”出自《黄帝内经》,经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完善,已形成一套防治骨病的中医理论体系。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代谢性骨病,以全身骨量减少、骨内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属“骨痿”“骨痹”“骨繇”等中医骨病范畴,但现代医家罕有从少阳论治者。文章整理总结“少阳主骨”的涵义及少阳与OP的联系,探究从少阳论治OP的机理,是“少阳主骨”理论的传承应用,对指导OP的中医药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20例老年OP患者,记为OP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例行体检的50例非OP老年志愿者,记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Scale,MMSE)筛查,OP组接受股
丹参作为目前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中药之一,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其具有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丹参及其活性成分可以从骨质疏松症进展的多个环节进行干预: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矿化作用;抑制成骨细胞的凋亡;纠正体内氧化应激状态促进骨形成;调节骨髓微环境成骨与成脂分化的平衡;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及骨吸收作用等。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成骨细胞相关的BMP/S
目的: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数为47.9万,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第2位,占全球胃癌新发病例数的43.9%;死亡例数为37.4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死因的第3位,占全球胃癌死亡病例总数的48.6%。目前,我国胃癌筛查接受度低,患者首次诊断胃癌时多为进展期,预后通常较差。因此我国胃癌患者经手术和化疗后,5年生存率也仅为35.1%。因此,我国的胃癌总体疾病负担十分严峻。
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CC)是度量基因间共表达相似性的最广泛使用的方法.但是,由于生物过程的多样性和公共表达数据集的异质性,PCC可能不是最佳的度量共表达的方法.为了获得更好的度量基因间共表达的结果,本文提出了用于共表达的度量学习(Metric Learning for Co-expression,MLC),这是一种快速算法,可以为每个表
继承并发展传统城市中轴线,以南苑-大红门地区等重点功能区建设为依托,带动优质要素在南部地区集聚已写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本文针对大红门地区博物馆群地块展开设计研究,重点在于明确博物馆群建筑布局,体量形态、交通组织、地下空间利用及围绕南中轴组织形成高品质城市空间与风貌界面,以实现完善首都功能布局、展现中轴线历史文化价值、促进城市发展和有机更新的目标。
目的 探讨医院院内制剂补肾壮骨胶囊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中医辨证肾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和维生素D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肾壮骨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椎L2-4的骨密度及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S-CTX)水平,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
单图像去雨研究旨在利用退化的雨图恢复出无雨图像,而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去雨算法未能有效地利用雨图的全局性信息,导致去雨后的图像损失部分细节和结构信息.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窗口自注意力网络(Swin Transformer)的单图像去雨算法.该算法网络主要包括浅层特征提取模块和深度特征提取网络两部分.前者利用上下文信息聚合输入来适应雨痕分布的多样性,进而提取雨图的浅层特征.后者利用Swin 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