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针对蠡县斜坡北段沙河街组砂泥岩薄互层油藏难识别的特点,利用研究区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以石油地质学、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地震和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手段,对研究区构造特征、沉积体系和储层特征、油气聚集进行综合研究,寻找有利储层和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三维保幅宽频高分辨率处理,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波组信息丰富度。利用多种方法精细标定,储层二级精细标定和连井对比标定,在构造解析指导下进行全三维解释,分析构造样式和构造特征。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沙河街组可划分为七个四级层序,SQ7相当于沙一下段,对应湖浸体系域,发育沙一下尾砂岩有利砂体;SQ6相当于沙二段,对应低位体系域;SQ5相当于沙三上亚段,对应高位体系域,发育Es3Ⅰ砂组和Es3Ⅱ砂组有利砂体。研究区以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最为发育。沙一下亚段主要储集体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滩坝砂体,砂体在平面上呈椭圆状连片分布,由多期的朵状砂体叠加而成;沙三上亚段主要储集体在研究区形成四个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道砂体呈北西-东南向条带状分布。研究区储层为低渗储层,综合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利用储层特征反演可有效地预测储层的岩性和物性的分布特征,反演的自然电位拟波阻抗数据体能够反映渗透性砂岩的分布特征。研究区砂岩孔隙以次生孔隙为主,表现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溶解作用是改善研究区储层孔渗性的最重要的成岩作用。Es1下为中孔低渗透储层,Es3 上为低孔低渗透储层。研究区沙河街组发育三套生储盖组合,油气运移主要通过骨架砂体、断层及裂缝、不整合界面以及复合输导体系向蠡县斜坡方向运移,构造和砂体分布对油气富集起着良好的控制作用。综合构造、沉积相和砂体分布等成果,结合油气聚集规律,圈定有利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