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呼应的回声——《印度之行》的后殖民解读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86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之行》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重要作品之一。这部出版于1924年的小说描绘了生活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人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关系。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人的种族歧视和残酷统治,具有丰富的社会和历史意义。福斯特在这部小说中还试图探寻在一个充满偏见的社会里来自不同文化的个体之间建立真诚友谊的可能性。该书出版后,评论家们纷纷从政治、宗教、种族和文化等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透视这部作品的内涵。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印度之行》含有较多的政治意义,但福斯特却认为这部作品更加关注的是深刻的哲理而不是社会问题,他所探讨的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1978年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的发表,以及后来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蓬勃发展,为重新解读殖民时期的文学文本提供了新的视角。本论文从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为什么《印度之行》中英国殖民者的种种呼唤一或是呼唤更好地发展殖民统治,或是呼唤了解真正的印度,或是呼唤一份真诚的友谊,没有得到印度人民的呼应。而失败的原因则是由于这些人鲜明的文化身份、根深蒂固的文化优越感、自然流露的白人集体意识、更加上殖民政权毫不掩饰的种族歧视和带有感情色彩的暴力统治。所有这些使渴望友谊的印度人民对白人殖民者从亲近到疏远,从观望而到反抗;也使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文化、精神层面开始崩溃。同时本文认为,赋予东西方平等的话语权,实现文化的多元化,是缩小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促进健康文化交流的良好途径。
其他文献
杰弗里·尤金尼德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以独特的叙事手法见长。作者历时九年就写《中性》,这本书以一个双性人的特殊视角将波澜壮阔的民族移民史诗与主人公艰难的身份认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ECC)在电子商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讨论ECC加密消息和签名过程,将其与RSA进行比较,然后将ECC密码体制有机地应用于SET协议中,从而提高SET协议的安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成文法旨在完成两个使命:一是调节人民的社会关系,二是修复招致损害的时社会秩序。语言与法律权利在成文法中交融。国家通过成文法的语言将其对实际和象征意义的权力的理解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纵观马克·吐温作品,三部是以儿童为主人公的小说,分别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及《王子与贫儿》。这三部作品主人公如此引人注目,很容易被归结为一类。
期刊
期刊
本文将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运用到英语外语教学实践中,对其运用的效果和可行性进行研究。 众所周知,英语中的的空间小品词,例如介词、副词等以其多义性著称,也就是说,这
2009年9月15日,4家疫苗生产厂家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2009年10月9日,美国国家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在其周报(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