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的狂欢化特征解读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on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弗里·尤金尼德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以独特的叙事手法见长。作者历时九年就写《中性》,这本书以一个双性人的特殊视角将波澜壮阔的民族移民史诗与主人公艰难的身份认同过程娓娓道来。《中性》涉及文化、历史、政治等多方面题材,其包容性和深刻性成就其成为了一部伟大作品。2003年,尤金尼德斯就因此书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巴赫金将狂欢化引入文学,把狂欢广场,狂欢仪式中的加冕、脱冕和狂欢化的世界感受等作为狂欢文学的主要特征,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选择角度。巴赫金架起了一座连接文学作品和现实世界的桥梁,赋予了文学作品更加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往对于《中性》的解读多从叙事手法、身份主题、酷儿理论或者后现代主义理论等角度进行,本论文尝试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分析《中性》中渗透出的狂欢特质,力求为此小说的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加冕和脱冕作为狂欢化理论的代表性情节在《中性》中有精彩演绎。尤金尼德斯为他的主要狂欢人物卡利、齐兹莫和迈克神父精心地准备了各自的狂欢广场来完成这些仪式。加冕和脱冕的不断交替涌现使得狂欢精神散播于文本的每一个角落。作为狂欢化的世界感受的核心,颠覆精神、快乐的相对性、双重性和交替变更的精神引领着《中性》中人物的生活主题和追求方向。《中性》致力于颠覆种种窠臼和桎梏,从废墟中创造新生,在不断地交替变更中追求快乐的相对性。另外,《中性》中各种文体风格并陈,各种语言杂糅狂欢将作品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总而言之,《中性》是一部具有狂欢气质的作品,其重要特征在于它不仅在内容上,同时在形式上实现了狂欢演绎。对《中性》狂欢化特征的解读,有助于拓宽人们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宣扬狂欢精神。
其他文献
自主学习一直被视为教与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近几十年来,教育学家们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基于有关教材评估和自主学习的理论,以及认知主义、人
科技法语(FST)是科技工作者传递科技信息和交流科研成果的重要工具之一,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广泛使用。作为科技法语语篇的重要特征之一的名词化现象在解释科技语篇中起了重
近年来,随着文体学与语篇分析等领域研究的深入,对非文学作品的体裁分析逐渐成为语篇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体裁分析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它超越了对语篇语言表面特征的简单描述
唐纳德·巴塞尔姆(1931-1989)作为美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派小说家中的一员,一生共发表了5部小说和8部短篇故事集,其代表作品是《白雪公主后传》。《白雪公主后传》戏仿了人们
近百年来,伴随着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里的变化,壁画艺术逐步成长壮大起来。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西方文化的吸收中,中国现代壁画艺术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风格。本文
本文通过对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三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从语篇语言学的角度,结合文学理论对小说的翻译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 第一部分介绍了语篇语言学这一新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