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铒PLZT电光陶瓷上转换特性的蒙特卡罗模拟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site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LZT具有较低的声子能量以及较高的折射率,可提高上转换发光效率,同时它有较大的电光系数,是一种新型的电光陶瓷,在光开关、光调制器和光滤波器等光学器件上已广泛应用。上转换发光在全固态紧凑型激光器件(紫、蓝、绿光波段)、三维立体显示、光纤放大器、防伪领域、红外量子计数器、温度探测器、生物分子荧光探针、光学存储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本论文运用Fortran语言自主编程,利用Monte Carlo(MC)方法,结合Forster和Dexter能量传递理论从微观方面对Er3+掺杂PLZT电光陶瓷的上转换过程进行MC模拟,结合宏观的速率方程来分析了不同泵浦条件下Er3+掺杂PLZT电光陶瓷的上转换特性及上转换发光的温度特性。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稀土掺杂PLZT电光陶瓷应用于上转换器件、激光放大器件、多功能器件等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对研制新型掺杂PLZT器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上转换发光的研究进展、应用、影响因素;其次简述了Monte Carlo方法在上转换中的研究进展。最后,综述了PLZT电光陶瓷的基本特性、应用和研究进展。 第一章,先介绍了上转换发光的机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1480nm激发下Er3+离子之间的上转换过程和能量迁移过程。阐述了Er3+掺杂PLZT上转换特性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通过MC模拟研究了1480nm激发下Er3+掺杂PLZT电光陶瓷的上转换特性,分析了上转换系数与Er3+离子掺杂浓度、迁移速率、泵浦速率之间的关系及上转换过程对1550nm荧光的影响。研究表明:Er3+掺杂PLZT的上转换系数随着Er3+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随着Er3+掺杂浓度的增加,能量迁移过程加速了上转换过程的发生。Cup在高迁移和高泵浦情况下,出现了饱和效应,说明离子之间的运动存在着运动极限。同时,上转换系数随着泵浦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在高浓度和高泵浦时,上转换过程中的ETU对1480nm泵浦条件下产生的1 550nm荧光的影响比较大,上转换过程对1550nm荧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了1550nm的荧光强度。 第二章,研究了980nm激发下Er3+掺杂PLZT电光陶瓷的上转换发光特性,利用Monte Carlo方法,结合Dexter-Forster能量传递理论和速率方程,模拟得到了4I11/2→4-4I11/2→4I15/2+4F7/2和4I13/2+4I13/2→4I15/2+4I9/2的上转换系数与Er3+离子浓度、迁移速率的关系以及980nm激发下上转换过程中的ETU对1550nm荧光光强的影响。研究表明:Er3+掺杂PLZT电光陶瓷中,Er3+离子浓度对C33影响比较大,并且C33和C22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迁移半径比较大时,迁移过程开始对两个上转换过程均起加速作用。与1480nm泵浦相比,980nm是Er3+掺杂PLZT电光陶瓷较佳的泵浦波长,980nm泵浦下的1550nm荧光强度较强。 第三章,用Monte Carlo方法研究了不同波长泵浦下Er3+掺杂PLZT电光陶瓷上转换发光的温度特性。当泵浦波长为1480nm时,上转换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当泵浦波长为980nm时,C22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而C33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先下降而后又逐渐升高。 最后,总结了本论文所做的工作及其研究意义,列举了下一步有待开展的工作。
其他文献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SM),是描述基本粒子及其强相互作用和电弱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标准模型创建四十多年来已被大量的精确实验所检验。但是它不能解释电弱对称性破缺的来源,而且
本文主要讨论了单模腔场的作用下,两能级原子态在真空腔中的隐形传递;以及讨论了同时在一个经典驱动场驱动下和单模腔场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在热腔中两能级原子态的传输;并且我们还
场发射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具有轻薄、功耗小、图象质量好等优越特性,被认为是下一代理想的平板显示器。碳纳米管的发现,引起了全世界众多科学家的关注,其优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无疑在描述基本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相关实验结果都与标准模型相一致。中微子作为标准模型描述下的一种
大量实验证明,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SM)在描述粒子相互作用时是非常成功的。希格斯(Higgs)是SM的基本粒子之一,2012年7月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发现了与SM预言的Higgs性质基本
近几年来,B物理成为粒子物理中比较流行的研究领域。Bc介子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B介子,由两个重味价夸克组成,尤其受到许多研究者高度关注。由于Bc介子中b、c夸克都可以独立衰变,所
运用微分几何方法可以解决一类具有零动态特性超混沌系统控制与同步问题。具有零动态特性超混沌系统的特点是其相对阶小于系统维数,本文即以符合此特性的一类超混沌动力学系统
近年来,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PSII)在改善材料表面性能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是把待加工的样品直接放在等离子体中,当样品上施加一个负偏压脉冲后,电子被电场迅速驱逐并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