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在脑内的异常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Aβ的积累导致其聚集体的形成,从而加剧神经退行性病变。Aβ的积聚取决于其生产和清除的速率差。其中Aβ的清除主要由胶质细胞介导,但持续激活状态下的胶质细胞Aβ清除能力受损。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在AD患者
【基金项目】
:
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青年骨干支持计划(No.QGZ2018091); 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No.2600018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在脑内的异常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Aβ的积累导致其聚集体的形成,从而加剧神经退行性病变。Aβ的积聚取决于其生产和清除的速率差。其中Aβ的清除主要由胶质细胞介导,但持续激活状态下的胶质细胞Aβ清除能力受损。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在AD患者及动物模型脑内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且可导致AD动物模型脑内Aβ沉积及胶质细胞的激活。然而,IL-17A引起Aβ沉积的具体机制及其是否涉及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尚不明确。因此,本论文主要探索IL-17A对胶质细胞的作用机制,以及引起Aβ沉积的具体机制。研究方法:1、分别将6月龄雄性APP/PS1小鼠和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进行为期10天的IL-17A尾静脉注射(500ng/只),对照组同步注射等量PBS,随后采用行为学实验对小鼠的学习和认知能力进行检测。2、动物取材后,采用Western blot,Elisa,IHC,IF等实验方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确定IL-17A引起Aβ沉积的具体机制。3、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和星形胶质细胞系D1a,给予100 ng/m L的IL-17A处理,并利用Western blot,IF等实验方法进一步探究IL-17A引起Aβ沉积的具体机制。结果:1、通过尾静脉注射小鼠脑内IL-17A的水平显著升高,且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IL-17A加剧了APP/PS1小鼠的认知和空间学习能力障碍。2、体内研究表明,IL-17A通过促进caspase3的剪切,显著增加了神经元的丢失;同时,IL-17A显著增加了APP/PS1小鼠脑内Aβ的沉积,其机制涉及BACE1的表达增加、Aβ的生成增多,以及LRP1的表达减少、Aβ清除受损;此外,IL-17A处理显著激活了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加剧了APP/PS1小鼠脑内的炎症反应。3、体外实验表明,IL-17A通过抑制P53表达,下调BV2小胶质细胞系和D1a星形胶质细胞系中LRP 1的表达,并进一步诱导激活NF-κB/JNK信号通路,加剧神经炎症的发生。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脑内IL-17A水平的异常增加可通过促进BACE1的表达加剧Aβ的生成,并抑制P53表达下调被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表面的LRP1表达,抑制Aβ的清除,从而加剧Aβ在脑内的沉积。此外,胶质细胞中下调的LRP1引起JNK和NF-κB通路的激活,加剧了胶质细胞的激活及炎症因子的释放。Aβ沉积增多及神经炎症加剧,引起了caspase依赖的神经元凋亡,加剧APP/PS1小鼠的学习和认知功能障碍。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三线及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CS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应用安罗替尼或安罗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应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比较组间生存率;Cox回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在老年和老年前期多发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起病隐匿,主要体现在一定程度的精神症状及行为障碍,随着其病情进行性加重,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逐渐丧失自理能力。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学说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较为公认,即脑内Aβ生成与清除过程失调引起的脑内Aβ异常聚积导致AD发生。脑内AD特征性病理改变的
目的: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常用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类,为以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5-FU、更生霉素(KSM)或联合长春新碱(VCR)]和EMA/CO[依托泊苷(VP16)、甲氨蝶呤(MTX)、KSM、环磷酰胺(CTX)和VCR]方案。本研究探讨二者作为初始化疗方案治疗高危GTN的疗效并对预后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初治且化疗方案
目的:作为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显影这一种新的诊疗方式,本文通过对于影响前哨淋巴结显影的因素如显影剂种类、注射位置、肿瘤分型等进行meta分析其对于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的影响,来评估这一方式的可行性及未来前景。研究方法:从国内外各个高质量文献数据库如: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国外的Pubmed数据库及Medline数据库,检索妇科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显影及活检的文献900余篇,对纳入文献的引用
目的:探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postmastectomy radiotherapy,PMRT)对接受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患者局部区域复发率(locoregional recurrence rate,LRR)及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5年于本中心治疗的544例临床I
目的:探索抑制微小RNA(Micro RNAs,miRNA)-142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的可能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采用单程长时应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的方法制备PTSD模型大鼠,并通过侧脑室注射慢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A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可通过影响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AD相关基因转录,已成为AD防治的分子靶标。在HDACs的众多亚型中,HDAC2/3与AD关系最为密切,敲除HDAC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也相应变高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老年痴呆症中最为常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AD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其病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为AD防治手段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有研究发现AD患者的突触功能损伤与AD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而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
目的:1、了解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和抑郁的现状。2、探究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抑郁可能的影响因素。3、探索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和生命质量的关系,为该人群心理健康的促进、生命质量的改善和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采用方便抽样对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医院随访登记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含一般特征资料、SF-36量表和C
目的: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全球高发的精神疾病,以心境低落、认知受损和社会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R-f MRI)现已广泛应用于MDD的研究,其中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