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藻菌强化榨菜废水尾水的处理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榨菜生产作为三峡库区的支柱产业在近百年之内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三峡库区榨菜生产产业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水污染问题。其中,榨菜废水尾水具有高氮磷、高盐度、低有机质等特征。榨菜废水尾水的高盐性质增加了生物处理的难度,使得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成为难点。目前,榨菜废水尾水一般经化学法加药除磷后直接排放自然水体,化学法除磷不仅成本高,还会造成二次污染,且尾水中氮含量依旧很高,因此,有必要寻求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型新方法处理榨菜废水尾水。
  近年来,固定化藻菌共生技术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藻菌共生体系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城市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固定化藻菌共生体系不仅能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氮、磷及有机质,还能通过回收微藻生物量以实现资源回收利用。本文以榨菜废水处理厂厌氧池和好氧池污泥为接种菌群,耦合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或钝顶藻(Spirulina platensis),构建藻菌共生体系。首先,对比了预实验中普通小球藻和钝顶螺旋藻分别耦合接种菌群处理高盐配水的效果,其次,对比了固定化小球藻和接种菌群形成的生物膜分别处理榨菜废水尾水的效果,固定化小球藻组还探讨了光暗比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后,将固定化小球藻和生物膜耦合起来处理榨菜废水尾水,着重探讨该体系不同因素(光照强度、盐度和小球藻投加量)对榨菜废水尾水中氮、磷及有机质去除的影响。此外,本文还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藻菌共生体系生物膜及原接种菌群的结构与优势菌属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①在预实验结束后,小球藻组NH4+、TN和PO43-的去除率分别高达100%、93.71%和98.2%,钝顶藻组NH4+、TN和PO43-的去除率分为79.73%、72.03%和47.60%。由此可知,小球藻相较于钝顶藻在处理高盐废水方面更具优势。
  ②在单独使用固定化小球藻处理榨菜废水尾水时发现,光暗比为24∶0时,榨菜废水尾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最好,此时,尾水中NH4+、TN和PO43-的去除率分别为100%、99.95%和96.70%,然而,尾水中的COD却增加了78.44%。生物膜组中NH4+、TN、PO43-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48.06%、62.80%、10.69%和92.18%。由此可知,小球藻和生物膜法在处理榨菜废水尾水时,各有优劣,因此,有必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处理榨菜废水尾水。
  ③在固定化小球藻耦合生物膜法体系中,分别探讨了探究了光照强度、盐度和小球藻投加量对榨菜废水尾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光强组实验中,三组实验中N和P的去除率均为100%,光照强度为10000Lux时,N和P去除速率最快,三组实验中COD的去除率相差较大,光照强度为5000Lux,COD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83.10%。由此可知,本研究中最适的光照强度为5000Lux。在盐度组实验中,盐度为15、20和25g/L的三个体系中NH4+的去除率分别为100%、100%和81.92%,TN的去除率分别为100%、100%和93.22%,PO43-的去除率分别为94.76%、97.30%和59.29%,COD去除率分别为83.33%、74.20%和51.37%。由此可知小球藻对盐度很敏感,盐度过高,会显著抑制小球藻的活性。在小球藻接种量组实验中,小球藻投加量为0.1、0.2和0.3g/L的三组实验中NH4+的去除率均为100%,TN的去除率分别为100%、95.58%和90.37%,PO43-的去除率分别为95.85%、97.41%和79.07%,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2.5%、69.77%和60.68%。由此可知,小球藻投加量为0.1g/L时,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小球藻投加量过高时,光和作用会受到抑制,导致废水的处理效果变差。
  ④在实验结束后,分别对接种好养污泥、接种厌氧污泥和藻菌共生体系生膜的优势菌属进行了分析与鉴别,结果发现,藻菌共生体系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降低了,藻菌共生体系生物膜的门水平中出现了Cyanobacteria,属水平中出现了接种菌群中所未检测到的Cyanobacteria、Hydrogenophaga和Zoogloea。这表明光照、pH和DO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对体系中的细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固定化藻菌共生体系处理榨菜废水尾水的研究成果,将为榨菜废水尾水的处理提供一个新思路,为未来榨菜废水尾水的进一步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在极端的荷载情况下,金属延性断裂因为大变形和非线性的出现,成为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随着钢结构的不断发展,高强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在地震作用下,高强钢承载力很强而延性较低,结构在加速的塑性发展中,断裂会很快发生。在结构突变、连接接头等应力集中区域,构件在大应变状态下的损伤和塑性断裂是影响结构整体承载力性能和连续倒塌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的断裂力学,通常假设已有的宏观裂纹或几何缺陷出现,在初始
学位
苯扎贝特(BZF)和环丙贝特(CPF)是典型的贝特类血脂调节剂,用量较多、使用较为广泛。因它们特殊的物化性质,不易被水处理厂的传统处理工艺去除,因此大量残留在各类水体中,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模拟太阳光照射N、F掺杂的TiO2纳米管阵列(NF-TNTAs)是一项绿色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因此,本文采用此技术对BZF和CPF进行降解,并研究降解过程的动力学、效能、机理和常用水质影响因素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进入各种各样新建的城市,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大。这样的情况同时出现在中、高烈度区域的城市中。对于城市中由于建筑功能等原因而无法使用联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多高层建筑,传统的钢板混凝土单肢剪力墙很难满足抗震设计要求;而对于采用联肢剪力墙体系的结构而言,剪力墙的连梁跨度或开洞宽度往往取决于建筑、设备等非结构因素,连梁设计复杂,施工繁琐,经济性不佳。结合混合联肢剪力墙“双重抗
学位
双周期梯形波纹板是一种轻质高强吸能特性较好的新型结构,其形貌是沿两个平面方向均呈周期性梯形波纹变化,现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向变化波纹板的研究上,对双周期梯形板的力学特性与结构参数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限制了该结构的推广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利用波纹形状的周期远小于整个板结构尺寸的特点,选取凸起为中心的典型代表单元-单胞为研究对象,以变分渐近法为理论基础,结合有限元离散技术进行计算,为双周期梯形波
输电线微风振动是其上下两侧产生的非对称排列的旋涡持续作用在输电线上的自然现象,而防振锤是控制微风振动的一种可靠有效且经济的消振装置。现有的防振锤主要通过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原理来控制振动,例如Stockbridge防振锤。同时,研究结果表明碰撞式阻尼器比非碰撞式阻尼器有着更优越的耗能能力,碰撞相比于非碰撞会额外产生冲击耗散,进而提高阻尼器的能量耗散。基于此思想,将碰撞引入到防振锤中,在传统的Stock
学位
灾害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输电线路的风致破坏与下击暴流相关,而下击暴流的发生具有强烈的随机特征,每一次发生的速度与形状等参数均不完全相同。与此同时,实际情况中的输电线路的工况也具有多样性,例如,输电塔线的形状、高度以及档距等往往是根据占地面积、经济性等因素选定。因此,有必要从不同风场参数和塔线参数出发,系统的研究下击暴流对输电塔的作用规律。本文以滇西北至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的不同高度
以生物电化学理论为基础的生物电极反硝化工艺,可以直接利用阴极电流电子充当反硝化过程中的电子供体,可以一定程度上摆脱对有机物的依赖。在废水的处理过程中,生物电极反硝化工艺不仅可以回收能源,还能在治污的同时防止二次污染。本研究旨在通过不同污泥接种物来寻找培育高盐状态下电极反硝化生物膜的最佳方法,获得可直接利用阴极电子的嗜电脱氮菌群(电能营养型脱氮菌群),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电流强度和阴极溶液pH值对高盐
学位
饮用水安全保障是基本民生问题,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对于饮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已形成了与水源地安全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各部门和各级政府也开展了很多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工作,水源地的安全保障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总体上看来,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水平与国家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是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的重要类型之一,与湖库型水源地相比,流动性大、开放程度高、涉及面广
学位
下击暴流是由雷暴天气中强下沉气流猛烈冲击地面形成并经地面传播的具有局地性、突发性、短时性的强风。下击暴流的破坏性极大,输电线等大跨柔性结构在该风场中的风致响应需要重点关注。由于下击暴流水平出流的壁面射流段所占面积更广,对结构造成破坏的概率更大,因此在壁面射流风场中研究输电线路风致响应能够较好地评估该结构在下击暴流风场中的安全性。目前壁面射流的研究中对于壁面粗糙度的考虑较少且多为低雷诺数的水流试验,
随着市政排水管网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普及,城镇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对水体环境的影响逐渐突显。生物滞留系统是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的常用手段,因其能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受到学者的长期关注,并进入工程应用实践。但是,传统生物滞留系统处理降雨径流脱氮效能受限于地表径流中碳源量少波动,难以进一步提高。  本研究将硫铁矿作为填料,结合淹没区,对传统生物滞留系统进行改良。在自然环境下监测生物滞留实验装置在初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