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麦克风平面阵列的运动噪声源定位及算法研究

来源 :中国计量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u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噪声源识别是进行噪声抑制和降噪的前提条件,由于高速列车工作状态和速度的不同而导致高铁运动噪声源频率、强弱等特性发生变化,给外部噪声源的空间指向性建模、测试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经典“延时-累加”波束形成方法在识别运动声源中存在不足,无法克服运动噪声源存在的多普勒效应。本课题对运动噪声源定位的理论算法、阵列设计、建模仿真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参考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本文详细分析和总结国内外研究经验,以经典波束形成和运动声源辐射理论为基础,以运动噪声源识别技术为主,采用理论研究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运动噪声源识别和声场重建技术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运动声源辐射问题。在经典“延时-累加”波束形成对静止声源识别的基础上提出该方法在运动声源识别中存在的不足,阐述了运动声源辐射的相关问题,给出了运动声场辐射数学描述。(2)运动声源多普勒效应处理。分析运动列车阵列信号基本理论,建立运动声源点与测量点几何模型。针对常规运动声源识别方法对幅度和频率进行简单校正,波数域仍然存在多普勒效应和简化模型存在定位误差的情况,本论文提出基于非简化模型的声源测量方法,通过微积分方法建立消除多普勒效应的运动声源数学模型,该模型为一种无损精度数学模型,并由此推导出基于非简化模型的运动声源波束形成声场重建公式。为最大程度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增强系统声源指向的准确性,采用去自相关项方法来降低降噪声污染。(3)麦克风阵列性能研究。详细分析噪声信号频率、阵列间距、阵元数目、阵列尺寸等阵列几何参数对阵列分辨率等性能的重要影响。以十字阵、矩形阵、六角阵为对象,在阵列方向性、圆对称性、角度分辨率等性能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对比仿真与分析。(4)波束形成算法性能研究。在方位谱估计的理论基础上,给出了常规波束形成器、MVDR(Minimum Variance Distortionless Response)波束形成器、MUSIC(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波束形成器在两声源方位间隔Δθ=5°和Δθ=10°的扫描方位谱。通过信噪比分别为-5dB和5dB时分辨概率和方位间隔的关系以及输入信噪比SNR的值在-30~30dB间变化时SINR与输入SNR的关系对三种波束形成器稳定性、阵列增益等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给出相关结论,为后续声场重建仿真选择算法提供依据。(5)基于波束形成算法噪声源识别声场仿真。基于麦克风阵列在噪声源识别实际应用中阵列布局、阵列选型等方面的相关结论和波束形成算法性能对比研究,本文以MATLAB为工具,结合常规波束形成算法、MVDR波束形成算法分别对单频声源、多频声源、偶极子、分布源等声源进行基于非简化模型和简化模型的运动噪声源识别声场重建对比仿真。
其他文献
回顾结构振动的主动模糊控制研究的20年来的进展,综述了结构振动的主动模糊控制研究状况,主要表现在土木工程力学以及航天工程力学两个领域,并结合现有的先进模糊控制方法和相关
冲击引起的振动与波是舰船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空间多刚体动力学基本理论,建立非线性双层抗冲隔振系统的数学力学模型,推导出适用于一般的双层抗冲隔振系统的牛顿-欧拉
以舰船机械噪声的监测预报为目的,依据舰船模型结构振动传递特性的试验分析,提出噪声预报的模型与方法。再利用虚拟仪器开发工具LabVIEW,进行舰船机械噪声监测预报系统的软、硬
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发展促进了嵌入式远程视频传输设备的广泛使用.MPEG2技术虽然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音视频压缩技术,但由于目前各种通信资源传输带宽的限制,使得MPEG2音视频
在微机应用系统中,总是通过总线实现CPU与外部存储器、I/O接口部件进行信息储存和交换.然而,在系统设计时,人们往往忽视总线的驱动和平衡能力,结果易导致系统整体性能的下降.
人类认识、欣赏、塑造夜景观之美的历史由来已久。城市夜景观(又称谓泛光建筑照明、亮化工程)是日景观的由实到虚的转换,也就是由建筑个体、群体、可视图像的写实美而转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