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升级,近年来中国的心理疾病患者呈现激增趋势,抑郁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躁郁症等精神类疾病已成为影响国人健康的重要病种。由心理因素引发的自杀、暴力事件屡见报端,心理疾病的有效解决刻不容缓,心理健康问题应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鉴于此,笔者节选英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部官方发布的心理疾病研究报告《解读躁郁症》作为翻译实践材料,希望以此为中国的躁郁症患者带来实际帮助,并为国内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节选部分为《解读躁郁症》的重点章节,内容涉及极端情绪的成因和发展、诊断心理疾病的难点、躁郁症的定义、相关心理疗法、适用药物分类等,文中还涉及患者对自身患病经历的表述。总体而言,该语料属于“信息型文本”,具有用语正式、表述客观、逻辑清晰的特点,较多使用了心理学和医学类专业术语、多义词、长句及被动句;患者自述部分内容则较为口语化,句式也相对简单。“目的论”是由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翻译理论,该理论将翻译目的与受众读者作为翻译行为的首要参考因素,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强调译文应符合受众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期待,并在目的语文化语境中有意义。笔者以“目的论”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理论指导,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专业术语的翻译规范,长难句翻译中的句序梳理,篇章的衔接连贯、风格对等。本报告具体从词汇、句法、篇章层面分析如何通过加注、直译、省略、词性转换、顺句操作、句式重构、拆分增补、重复等翻译方法,确保译文准确完整、连贯流畅,从而让目的文本受众获得与源语读者同样的阅读体验。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深刻认识到译前准备的重要性,翻译任务开始之前应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理论文献等方式强化知识储备;同时,译者应善于利用现代化翻译辅助工具和网络资源,不断提高双语能力,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才能译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