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低氧及低氧复合运动情况下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变化;以及红细胞膜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心肌超微结构以及乳头肌动作电位变化规律及发生机制,探讨低氧及复合运动对大鼠心肌、血液某些指标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本研究采用 Wistar 雄性大鼠82只,其中50只随机分为4组,包括常氧对照组(13只)、常氧运动组(13只)、低氧对照组(12只)、低氧运动组(12只)。低氧和运动持续时间为12周,采用生化方法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采用生化方法测定红细胞膜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另外32只,分组及实验方法同上,采用经典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离体心肌细胞跨膜电位。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处理。
结论:
(1)运动、低氧对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相反;低氧可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论低氧还是运动对血清肌酸激酶都没有明显影响。
(2)运动、低氧对红细胞膜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相反。
(3)常氧运动及低氧运动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缺氧引起的乳头肌APD缩短。
(4)低氧能损伤心肌的超微结构,适度运动能改善低氧对心肌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