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微流道散热系统的研究与制备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系统向微型化发展,用于搭建电子系统的器件集成度越来越高,如无源元件、微电子器件芯片和大功率光电器件等。这些器件都面临着新的挑战:高热流密度、小型化、阵列化。这一趋势导致了集成电路设计中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严格的温度限制。得益于微流道的巨大换热面积占比,微流道散热器可以实现较传统水冷散热器高数倍甚至数量级的换热系数,有助于解决大功率器件和芯片的高热流密度的散热难题。微流道散热器工作时往往需要外接冷却流体驱动源,在冷却流体流量恒定的情况下,其散热能力是固定的,不能主动根据热源芯片的工况进行散热能力调整。但在实际应用中,功率芯片的功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产生的热量也会随之变化;外部环境温度也会对其工作温度产生影响。因此功率芯片难以维持在恒定的工作温度,局部温度过高甚至会烧毁芯片。因此自适应散热对于功率芯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根据芯片的实际工况调整散热能力,使芯片工作在稳定的适宜温度下。针对现有微流道散热技术的以上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流道散热器的自适应散热系统。系统包括微流道散热器、压电微泵、集成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驱动模块及自适应控制程序。其中主要对微流道散热器、自适应控制程序和自适应散热系统的搭建进行了研究。通过微流道散热器上的集成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得散热器上的温度信息,并据此调控压电微泵的输出流量,从而调整微流道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实现了功率芯片温度的精确控制以及不同工况下工作温度的稳定性。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1)对微流道散热器进行了仿真分析与实验制备。通过对单层微流道散热器和双层微流道散热器建立有限元模型,在相同的热源功率下对它们的散热能力和温度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双层微流道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远远优于单层微流道散热器。并通过激光刻蚀的方法,在800μm厚度的硅片晶圆上刻蚀制作了单层微流道散热器和双层微流道散热器。微流道长度为9mm,宽度50μm,深度500μm。(2)对微流道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证明,微流道散热器的散热效果良好。在冷却液流量在1.68ml/min以上时,双层微流道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达到了45℃的温降。且对于双层微流道散热器,当热源在两层微流道中间时,散热能力极为突出。YF结构(热源在两层微流道之间,且两层微流道中冷却液流向相反)在保证了优越的散热性能情况下,温度均匀性最好,Tmax与Tmin差值在2℃以内。(3)搭建了基于微流道散热器的自适应散热系统。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系统进行了自适应散热能力测试:设定目标温度不变时,改变热源功率,系统自动控制温度保持基本不变;热源功率不变时,改变设定目标温度,系统自动控制温度变化至目标温度。在两种测试方法下,芯片级自适应散热系统工作稳定,自适应散热效果良好。如当热源功率从0.5w升高至0.9w时,热源工作温度在10s内从21.4℃上升到24.1℃;同一条件下,在自适应散热系统控制时,热源工作温度在10s内从21.4℃上升至21.6℃基本稳定。
其他文献
《金匮要略》中治疗情志病的方法有养阴清热法,主要运用于百合病及虚劳虚烦不得眠病证中;化痰解郁,顺气降逆法,主要用于梅核气的治疗;降逆平冲法,用于肝气不疏、气郁化火所致
杰克琼斯(JACK&JONES)携手代言人邓伦在上海环球港商场太阳厅揭幕CITY FUN CLLB快闪店全国巡展首站,挖掘型趣内核下的玩乐之魂,引领都市潮青开启新意风尚,与数位“时尚制噪者
提出了建立门限自回归模型的一种简便通用的方法,用遗传算法可同时优化门限值和自回归系数。实例计算的结果说明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在各种工程时序预测中具有广泛的应
为实现全电机直接驱动方式对某跨超声速风洞全挠性壁喷管型面的控制,针对其执行机构分布跨度大、运动控制电机多、同步精度要求高且弯折应力控制严等特点,采用西门子SIMOTION
互通立交的安全性除了遵循规范要求外,还应针对互通立交的具体特点,灵活运用其各要素。当然,在设计中也不应该为了追求互通区的安全性,而取高指标,增大规模,不考虑实用性等;
本文介绍一种对S1流面流动进行正问题计算确定滑移系数P,并与一元法迭代计算的新设计方法,此法能更好地符合设计参数的要求,并且也可用于离心泵叶轮、轴流泵叶轮和导叶的水力设计。
高职院校公选课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之一,但在具体的评教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据此提出了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公选课学
作为任务前对自身任务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的能力,自我效能感可以激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文章以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为基础,阐述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