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筝乐文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型期,从奴隶社会的衰落到封建社会的兴起。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文化方面则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欣欣向荣的局面。器乐方面,继西周时期以乐器制作材料而划分“八音”,将丝弦乐器分为琴、瑟两种以后,春秋战国时期又加入了筝、筑等乐器,而筝则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以至成为秦国音乐文化的象征。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秦筝的音乐文化背景。“秦筝”含义:一是泛指中国筝,二是特指秦地风格的筝乐;秦人及其传统音乐;秦代“乐府”及筝在秦宫廷的地位。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结论如下:秦人的传统音乐受自身民族形成的影响,来自西周庙堂乐和游牧民族的自由长调;秦宫廷所沿袭的是西周雅乐;秦代“乐府”已经“弃秦筝,就郑卫”,秦始皇以喜好“俗乐”而代替秦传统音乐。 第二部分,先秦时期的筝乐艺术。有关筝乐的史料记载:有关筝乐的考古发现;筝和瑟、筑的关系;筝的形制;先秦时期筝的演奏形式;筝的弹奏方法及其义甲。通过以上几点分析,得出结论:筝在先秦时期正史记载是公元前237年,《史记·李斯列传》中,考古发现是在公元前500年,地点一是在江西贵溪(先秦时期的越国);二是在浙江绍兴。但无史料记载,有待确凿理论依据;通过筝与筑、瑟的比较,得出筝的形制:类似长方形的盒子,有一个共鸣箱,表面是面板,质地有竹质和木质的,有弦,有筝码,五弦和十三弦共存;筝的演奏形式是处于一种合奏、伴奏的状态,通过考古发现,已经初步认定在先秦时期有类似义甲的代替品。 第三部分,《谏逐客书》引发的秦音乐文化发展走向。通过对《谏逐客书》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秦筝是从民间入主宫廷又由宫廷流落到民间的循环传播发展规律;先秦时期音乐文化发展走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秦建国开始至商鞅变法时期,这时期的音乐文化主要来自本国和本族,即来自西周庙堂乐和少数游牧民族的自由长调,二者综合为一体构成秦国的传统音乐。第二阶段是秦商鞅变法开始至秦始皇统治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广泛吸收六国文化的精华。第三阶段是秦始皇统治阶段至其建立第一个封建国家,这一阶段不仅是对六国文化的广泛吸收,同时也是对本国的部分传统文化的丢弃和对本族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发扬传播:先秦时期音乐文化特性:包容性,指积极地吸取六国文化的精华,功利性,吸取别国的优秀文化,形成了文化双向传递的特征。其目的是为了自己更好地统治国家,开放性,指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同样把符合帝王意志的音乐及音乐思想再一次的传入新统一的地区。
其他文献
传承千年的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亦有它的两面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是传承优秀文化的方法,更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体现,使之与现代
人随着增龄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均有程度不同向衰老过程的演变,消化功能状态的改变,目前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就上述问题作一简介。消化道功能改变胃排空时间延长和胃酸形
遗产税自古埃及起征至今历时千年,其存在必要性毋庸置疑。不同的遗产税制度或以效率为导向,或以公平为导向,或兼顾两者,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境外遗产税制度对中国的启示在于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
本论文围绕如何提高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区域发展如何应对全球化浪潮下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这一核心问题,在分析产业集群的定义、特征及内部结构的基础上,指出产业集群在本质上是由群
<正>建筑,一座城市的面相。上海开埠至今,城市风貌历经近两百年流变,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东方与西方的碰撞,形成独特的建筑文化底蕴。这些老建筑静静注视着时代变迁,而它们永恒
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近年来,全国、省市、校级职业技能大赛如火如荼的开展。要有效借力职业技能大赛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何将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
<正>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假性球麻痹是脑卒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咽部感觉丧失、咽反射消失等。目前尚缺乏明确有
本文的题目是论直译,讲的是直译与字译及直译与意译的区别。说到直译、字译和意译,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殊不知,以“直译”为幌子,字字对
诗歌的音乐性对中国新诗来说,是一个经过反复讨论而又始终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新诗要现代化,意义的发现、主题和题材的开拓,固然事关重大,但是如果忽视了声音的重要性,这种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