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风险下企业营业中断风险管理与保险解决方案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68738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染病风险作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风险,无时无刻不在给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威胁。从2003年的SARS疫情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染病风险逐渐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风险特征与危害程度。本文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传染病风险会逐渐比恐怖主义风险和金融风险更加危险且波及范围会更加广泛,甚至会成为后两者的诱因之一,因此对疫情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不得不加以重视。从社会治理角度看,传染病风险的源头往往是人的感染,是生物性质的风险。但是由于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自身具有的频繁流动的特点,风险往往不会因其性质单一而限制在某一领域或者某一环节,因此传染病风险进入社会经济领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微观经济角度看,作为微观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对象与生产资料的使用者——企业,在传染病风险下受到打击与威胁最大的方面便是生产环节的稳定和利润的持续获取。从企业管理角度看,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获得利润,利润的持续稳定来源对企业的长期生存来讲至关重要。但是传染风险一旦爆发,政府强制措施介入市场对社会进行隔离和封锁措施在所难免,企业的持续经营过程便会因此中断。利润来源的数量会大幅减少甚至变为0,在此基础上,依靠保险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转移成为大势所趋。但是保险市场是否可以承受如此重大的风险,其应对风险的策略和原则如何制定,风险保障的边界如何划分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将就传染病风险进行针对性研究并结合风险管理的技术和理论对保险的作用发挥和市场定位进行探讨与研究。本文共包括五章,各章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第一章,绪论,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出发,综述传染病风险从不被人所关注到不得不引起人们重视的过程。并在传染病以及相关风险管理和保险机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研究,找到主要的突破方向和核心观点。明确了实证分析、理论分析、实务分析的理论重点与研究内核。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本章主要对文中出现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进一步明确研究范围同时对一些概念性问题做出界定和梳理。由于传染病风险自身具有较为宽泛的生物学定义,会出现理论含义大于保险含义的情况,为避免研究过于宽泛和冗余,在进行系统性研究之前对其范围进行限制很有必要。第三章,传染病风险下营业中断风险管理分析,由于传染病风险具有与其他风险不同的特征,因此其风险管理对于企业和保险公司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重大传染病风险如何开展风险管理,管理的首要环节和风险评估的核心指标如何设定,如何对传染病风险进行风险评估与损失度量,怎样看待传染病风险情景下利润与费用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应在一个整体的观念与框架下开展研究和实证分析。第四章,传染病风险于营业中断险的可保性分析,由于大规模疫情下损失有可能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提出挑战,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可保性边界模糊化的问题,因此对于传染病风险导致的营业中断可保性的厘清很有必要,并且,可保性的逻辑分析后更应该解决的是对可保性的抑制作用的因素的探讨,对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稳定和风险转移能力的发挥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在传染病视角下对营业中断保险的国内外实务进行观察与思考。基于上文论述并结合新冠疫情下的具体问题,本文收集了2020年初至今的保险公司在传染病风险造成营业中断时的承保或其他举措,从实际角度论述保险公司对于疫情的保障能力、分析其保障的各个主要维度。第五章,传染病风险下营业中断保险的解决方案。依据前文所述,本章对保险公司在三个方面进行角色定位:第一,经营风险的关键环节,将主要通过风险的分摊和合理划定责任范围进行承保;第二,风险管理的关键部分,通过业务持续管理(BCM)配合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过程,协助其增强风险承担的能力;第三,风险分散的关键纽带,通过有效的连接再保险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共同体等能够进行风险分散重要市场模块,在大资资本市场领域建立全面的风险分散体系,将保险市场无法承担的部分转移到资本市场,用资本市场强大的现金流驱动能力和资源对损失进行进一步的弥补。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业务持续管理(BCM),对营业中断保险的理论部分进行了深化和将营业中断保险视为业务持续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关键部分并且发挥着系统性重要作用,同时提出了可以通过企业可获取信息构建较为综合而且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高了营业中断保险的实务可行性。其次,在视角上具有创新性,基于可保性理论通过最新的国际实务内容进行分析论证,在原有的风险可保性论证框架基础上对可保性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并同时对道德风险和逆选择进行阐述,体现两者在保险公司经营过程的核心重要性。
其他文献
从1980年中国正式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保险行业快速扩张、蓬勃发展,一度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随着行业规模快速扩大社会各界和经营者对于保险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慈善捐赠作为保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直观的方式,在精准扶贫、赈灾救难、助残助弱、支教助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险企业属于特殊的金融机构,肩负着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职责,保险企业通过收取保费集聚了大量的资金,利
目的:皮肤微生态失衡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其中,马拉色菌与许多皮肤病(湿疹、脂溢性皮炎、毛囊炎、花斑病、特异性皮炎等)的发生有关,但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当前研究认为马拉色菌与皮肤脂质代谢紊乱相关,可能原因是马拉色菌分泌的多种酶参与了特定的皮肤脂质代谢,导致皮肤脂质平衡失调。脂质组学联合其他组学的策略可以从基因、蛋白、代谢物的角度深入系统的研究皮肤微生态失衡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和皮肤脂代谢异常的机制。本研究
冷战期间,美国在文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政府机构、私人团体、宣传媒介等都积极地投入到冷战当中,利用大众媒体、隐蔽行动、教育交流项目等非军事行为,动员国内民众,传播美国价值观,树立美国的正面形象,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作为二战后介入“西藏问题”的主要西方大国,美国意识到了西藏在反共反华方面的宣传价值和意识形态斗争价值。因此,除了军事方面的秘密行动以外,美国在涉藏方面也进行了针对性的宣传战。美国有意将
保险行业作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在对冲企业和个人在生产或经营方面的风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激发社会创业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险公司对人才的需求逐步向“高、精、尖”方向倾斜,基层管理人员作为连接领导层和执行层的桥梁,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面对新的竞争态势,P集团镇江公司基层管理人员的现有培训体系存在明显不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深入调
在保险领域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整体起步较晚。而目前我国的保险企业,仍然普遍存在社会责任意识不均衡的问题。一方面,部分保险企业能够正确认识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而另一方面,仍存在一些保险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不能够给企业带来利益,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交易成本。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企业选择放弃社会责任。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意识的不断增强,引发了媒体对企业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力量成为各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引发各国关注并推动了科学教育改革。如何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科技人才,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小学科学的学习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始终强调要将“探究活动”作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认为科学探究是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对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比较中美两国小学科学探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是21世纪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内容。新冠肺炎大流行背景下,面临大规模在线教学情境,教师对TPACK的需求激增且TPACK专业发展路径以线上为主。TPACK在线建构或成为后疫情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教师TPACK在线建构的特征,并探究高水平的TPACK在线建构的
21世纪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造成了物价上涨趋势明显,通货膨胀上行压力大,以及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等一系列问题,危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表明我国金融机构在流动性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未来还需要不断加强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避免流动性失衡引发经济动荡。而金融中介机构流动性创造涉及到不同流动性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转化,金融企业的流动性创造水平与其自身面
本文以80年代末新兴媒体影响下传统连环画发展的式微与当下多元叙事艺术形式兴起的时代发展契机为着眼点,通过分析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大背景与大众传播方式的演变下传统连环画的兴衰,结合连环画自身艺术性、时代价值,基于空间叙事学的研究视野横向对比连环画、漫画、绘本的叙事形态上的差异,探讨当下连环画发展的困境与发展可能性。连环画承载着几代中国人共同的时代记忆,是普及国民教育重要的艺术样式,新的历史发展语境下,
近年来我国经济已从高速转为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人们依然面临着“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问题,即一旦患有重大疾病,大额医疗费用支出足以使中等收入家庭一夜返贫,甚至造成很多家庭为了预防养老、医疗和教育的风险,被迫去抑制当前消费。这对拉动我国经济内需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2018年一款类保险形式网络医疗互助产品--“相互宝”受到热烈欢迎,在2020年国家颁布的《医改意见》1中首次指出医疗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