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 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1)用ELISA 法检测再障与正常骨髓及外周血上清液SDF-1α的浓度。(2)免疫荧光双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再障及正常外周血T 淋巴细胞CD3~+CXCR4~+细胞所占CD3+细胞的比例。(3)用3~H-TdR 渗入法测定不同浓度的SDF-1α与用抗CD3 单抗活化的T 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后的T 细胞的增殖情况,且用anti-CXCR4 单抗阻断后测定活化T 细胞的增殖情况。(4)用体外微孔隔离室迁移实验方法比较再障外周血T 淋巴细胞与正常外周血T 淋巴细胞在相同浓度的SDF-1α作用下的迁移能力的变化,并运用抗CXCR4 的单抗阻断T 淋巴细胞表面CXCR4 受体,用正常骨髓上清液对其进行趋化,观察T 淋巴细胞的迁移能力是否受到影响。结果(1)再障组骨髓、正常组骨髓上清液SDF-1α(pg/ml)分别为1057±284.33和587.5±62.27,再障组、正常组血浆SDF-1α(pg/ml)分别为583.3±219.27 和606.6±234.32,再障组骨髓上清液的SDF-1α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骨髓上清液SDF-1α浓度及再障组血浆的SDF-1α浓度(p<0.05)。而再障组血浆SDF-1α浓度,正常组骨髓上清液及外周血血浆SDF-1α浓度之间无明显差异。(2)双色免疫荧光双标记流式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XCR4+双阳性细胞占CD3~+单阳性细胞的比例,在再障和正常组分别为10.89%和3.7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3)当外周血T 淋巴细胞用anti-CD3 活化后,进而用不同浓度的SDF-1α处理后用3~H-TdR 标记, 3~H-TdR 的整合量(用放射性核素每分钟闪烁计数值,CPM)与SDF-1α的浓度成正相关(p<0.05),且SDF-1α这种诱导增殖作用可以被anti-CXCR4 抗体所阻断(4)外周血T 淋巴细胞SDF-1α体外趋化实验显示,正常和再障组平均迁移率分别为9.7%和18.1%,前者明显降低(p<0.05)。且anti-CXCR4 阻断实验显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