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西学知识分科为基础的现代学科体系之确立,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一项重要进程。它不仅决定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的基本格局,更通过学科的叙事方式塑造着人们对于“过去”与“当下”的认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政”东渐成了这一阶段“西学东渐”的重要内容。寻求富强的中国知识精英,逐渐形成了一个关于“西方政治之学”的明确概念。然而,所谓“西方政治之学”的统一概念在当时的西方并不存在,国人的观念,乃是某种建基于自身认识条件的想象图景。后世学者又常常未加区别地沿用了其研究对象关于“西方政治学”的笼统看法,不自觉地把它作为自己研究的理论预设。如果说19世纪中叶的人们对“西政”所持的笼统看法,不容忽视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政治学科的塑造。那么,当今学者在讨论“西政东渐”或“本土政治学史”时,仍沿用这样的看法,则消解了这一历史过程本身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与“西政东渐”主方的变动不居相对地,中国本土知识体系在晚清学术转型场景下用以接引西方政治之学的架构,也是复杂多样的。换言之,人们在援据本土知识结构安置西来的政治之学时,所找到的方式并不统一。传教士为迎合本土的知识架构,曾以经、史、子、集的传统典籍分类法来比附西学;康有为则援引《孟子》经义内“养民”、“教民”、“保民”的概念来解释西方政治之学,而在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中,又按照教、政、学三分法,赋予“政”特殊的位置;此后徐维则著《东西学书录》时,又直接受《皇朝经世文编》按朝廷机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来拆解“政”事之方式的影响。我们发现,晚清士人在西政东渐场景下,从本土丰富的知识分类传统中去寻找接引“西政”的架构时,基本上是各取所需式的。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应是由于中国传统中没有单一的知识分类法,或者说拥有过多的分类模式所致。 尽管“西方政治之学”及其本土接受方都不是清晰明确、固定统一的。但一个多世纪之前寻求富强的中国人笔端,却确实存在着一个有关“西政”的明确观念。在晚清学术转型的背景下,本土精英有关“西方政治之学”的观念,不仅集中体现了外来知识样式与本土文化背景之间广泛的互动关系,更通过学科谱系、学科史的确立等本土化活动,塑造了中国现代“政治学”的诸多重要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要展现晚清以来国人观念中的“西方政治学”图景,从而进入对中国现代“政治学”建立问题的讨论,则必须对其中几个重要的环节予以足够的关注。 首先,自19世纪中叶有关西方政治制度的知识进入国人视野以来,所谓“西方政治之学”的中国历程并非一以贯之,在“西政东渐”的各阶段之间实际上存
其他文献
日美同盟是冷战后日本军备扩张的主要平台与重要促因:日美军工合作是日本政府实现"质量建军"的有效途径,自卫队配备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大多在不同程度上与美国相关联;日美联合
西乌珠穆沁旗西南部色尔崩岩体和努和亭沙拉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255. 3±1. 4 Ma和254. 4±3. 4 Ma,是晚二叠世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发现,花岗岩属于钙碱系
建设国际关系学的"中国学派"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中国崛起已经并将继续对21世纪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式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中国的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培养的既往成果为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是,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协同培养路径的专门研究仍显不足。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人才协同培养
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SOUR)是表征污泥生物活性的重要参数之一,从微生物呼吸速率角度反映了活性污泥生理状态和基质代谢状况。通过监测SBR工艺活性污泥的SOUR,考察了SBR工艺
<正>[一]他现在如日中天。虽然对于普通歌星来讲,三十二岁已经是演艺生命即将结束的年龄,但齐亚显然与众不同。他顺着T型台大步走下,在两侧小女生狂热的欢呼声中,他的样子仿
本文介绍了立体影视拍摄中的摄影机设置方法,对于摄影机汇聚进行分析,分析其缺陷以及产生的原因,对拍摄时摄影机设置和放映时投影机的设置问题进行探讨,针对立体影像的拍摄和
目的对比分析在生化项目检测中不同血液标本的结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健康体检者48例患者的五种不同血液样本(血清样本和四种不同抗凝剂的血桨标本),并
我们知道,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开征个人所得税。随着该税种的发展与变化,其在整个税收体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与此同时,随着形势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常常以牺牲环境、耗费资源为代价。由此带来的环境损害往往以危害范围广、后果严重、社会影响大为特征。为了杜绝环境损害的恶劣后果,尽最大可能协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