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32411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括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既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集中体现。小学第三学段学生语文概括能力发展与提高,主要是根据语文教材内容,在语文教师的课堂讲解与阅读练习中获得。学生概括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针对语文阅读文本材料进行提炼总结,掌握文本主要意思;能够针对阅读文本的部分内容进行局部概括;能够在概括总结的过程中,归纳文本的中心思想、作者情感、创作态度等。小学语文概括能力教学是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集中反映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技巧和学习水平。同时,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与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概括能力教学是这一阶段的难点问题,概括能力发展的核心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小学第三学段学生步入抽象逻辑思维的初始阶段,对于概括分析、总结归纳这种抽象思维活动还比较陌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启发学生的概括兴趣,发散学生的概括思维,是当前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学生概括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学生进行语文阅读与概括分析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概括内容不全面,语言表达不简洁;不清楚概括的要求和标准;概括方法掌握较少,学生对语文阅读文本的概括都是随机进行的,仅凭主观印象进行概括与总结;自主阅读与思考严重受到教师课堂教学形式与方法的限制,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机会减少;学生缺乏课堂中灵活表达的机会,举一反三的能力难以发挥,发散性思维活动受限,语文阅读的概括能力提升缓慢。笔者针对上述状况,展开对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研究,在认知发展理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以及高阶思维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将教育理论联系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实际,全面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概括能力培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包括学生概括能力测试文本分析、概括能力培养课堂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教师访谈等,结合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概括要求与表达标准的层级体系,分类阐述小学语文概括能力的具体内容。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概括能力培养基本状况,笔者提出概括能力培养策略,分别从教师与学生对概括要求与标准的把握、学生概括思维训练、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概括基本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本研究经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课例表明,系统化、科学化的语文概括能力培养策略能够对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提升产生较大帮助。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与分析时,能够准确抓住文本形式要素进行全面概括,阅读理解的质量有所提升,语文阅读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也有了很大提高。
其他文献
随着紫外激光加工在半导体、微电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紫外激光加工质量已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应用“六西格玛”质量分析方法对紫外加工质量缺陷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为提高紫外激
对食品样品中磷酸盐含量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通过试验,该方法的线性范围0.0~200μg/50ml,有良好的相关系数,能满足食品中磷酸盐的测定。该方法操作简单,适合食品质量检测工作
在先秦至汉这一历史阶段内,中国的话语形态经历了由“语”到“说”的嬗变过程,“语”这种场所,是以西周时代以来的社会制度为依托的,可以说是一种“安定”的话语场所;与之相反,“说
目的:观察“和伤散”熏洗治疗轻中度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sthritis,KOA)的疗效及安全性,初步验证“和伤散”治疗KOA的临床价值,更好的传承发扬中医药治疗慢性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