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植酸酶菌株选育及其酶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ology_leo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酸酶(phytase EC3.1.3.8)能水解植酸而显示出在饲料、食品、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高产菌种选育及其酶学性质成为重点研究领域,但目前植酸酶制剂因价格昂贵,难以推广应用.该项研究的目的筛选出产植酸酶菌株,优化其产酶条件,对其进行诱变,提高产酶量,并对植酸酶分离纯化和研究其酶学性质,以利发展微生物酶学研究和为大规模发酵生产廉价的植酸酶制剂奠定基础.1.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本项研究利用植酸酶的菌株能在筛选培养基上形成水解透明圈的特点而进行鉴定,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产植酸酶较高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N00101菌株.2.产植酸酶黑曲霉菌株的诱变选育在对黑曲霉AN01001进行紫外线诱变后,酶活最高的A333菌株比对照高出43﹪.随后用紫外线和LiCl复合诱变酶活提高不大.最后,用亚硝基胍对产酶较高的3个菌株诱变,经复筛后,N28和N118的酶活比黑曲霉AN01001高出47.5﹪和40.9﹪,比A199高出29.5﹪和23.7﹪,N28和N118经过5次连续传代后,产酶能力基本稳定.3.植酸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黑曲霉AN01001经固体发酵,用缓冲液抽提后,经硫酸铵沉淀,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电洗脱等纯化步骤获得的植酸酶,用SDS-PAGE检测为一条均一谱带,其分子量约为78KD.该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5.5,在pH2~6之间都有较高的酶活性,pH大于6时植酸酶的活性迅速下降,在pH2~8之间的稳定性很好,活性>70﹪.当pH>8时,酶迅速失活,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5℃.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股骨头坏死或膝关节骨梗死的临床差异。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SLE并发股骨头坏死或膝关节骨梗死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
为完善体外培养体系,提高体外发育的胚胎质量,该实验研究了牛磺酸(Tau)、EDTA、雌激素(E2)和孕激素(P)对昆明白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胚胎移植技术观察了不
从泡菜中筛选分离获得一株编号为L9,对G菌和G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根据其形态及生长特征和生理化特征,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和乳酸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
以麻鸭原生殖细胞和囊胚细胞为载体对转基因家禽的制备进行了初步研究。①鸭原生殖细胞的观察及体内转染:抽取了胚胎血液,进行PAS染色,结果发现发育至第14-20期的麻鸭和骡鸭胚胎
硫化孕烯醇酮是神经甾体家族中含量最丰富、活性最强的一员.它有可能成为脑内新的重要信号分子.已有研究表明硫化孕烯醇酮可通过加强GABAA受体的作用而增强抑制性突触传递,但
目的:探讨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随访间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5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支架植入术的慢性冠
牛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即疯牛病,BSE)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能从牛传染给人且致死率100%,具有极高的潜在危害性。除了严格控制各类牛源性饲料、食品、血液制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