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铭文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为金文,最早出现于商晚期,当时甲骨文仍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金文铸刻字数较少且大多以象形字为主,字形天真烂漫而不失风趣。直到西周时期,随着礼乐文化的发展,礼器、乐器等大规模的增加,金文从附属地位取代甲骨文成为文字的主要载体。 金文伊始便有两种不同的风格,或称为系统,商系统和周系统,西周早期,金文主要继承商人的风格,较为粗犷、自然,文字较少,线条大都出锋且具有标志性的肥笔,结构大小错落,整体布局摆动自然,毫不做作。西周中期,由于统治者的需求和周人以农业为主的生活状态,金文的实用性变得越来越明显,用笔逐渐均匀化,线条中肥笔的出现大量减少,结构比较均匀、对称,章法有列无行或有行无列,但较“个性”作品也有产生,依然继承商系统的风格。西周晚期,金文发展活力已经下降,周系统风格金文已经达到鼎盛,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作品,线条单一化,用笔圆曲婉转,结构对称,章法出现界格,已经有“秦小篆”的雏形,此时“个性”化作品也比较活跃但篇幅都不大。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历代对金文的研究进行简单的梳理;其次本文的重点,对西周金文不同时期的同一个字通过线条、结构、章法的对比分析,来发现不同时期的西周金文的特点,进行论述;再次对西周金文后续的发展简单的概述,从而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