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CuCl杂化层状钙钛矿结构材料的稳定性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无机层状钙钛矿杂化材料是能够自组装形成层状结构的一种半导体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往往可以使用杂化钙钛矿作为半导体通道,将有机材料和无机半导体的优异性能结合起来,提高光电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无机组分的晶体结构和坚硬框架,及强的共价键或离子键提供了高迁移率、热稳定性,而有机成分提供了通过分子裁剪改变光电性能以及良好的自组装和成膜性能,能够使杂化材料像有机材料那样能低温和低成本地加工。这样将有机、无机的优点结合在一个分子复合物内,以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 为了研究杂化钙钛矿结构材料的稳定性,制备了(C<,4>nH<,8n+1>NH<,3>)<,2>CuCl<,4>(n=1,2,3)系列直链烷基胺杂化钙钛矿,以及基于3-(2-胺乙基)吲哚盐的杂化钙钛矿结构材料,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多种测试手段,证实了产物的组成和结构,并采用旋涂法制备了薄膜。 通过热失重分析和示差扫描量热法测试,研究杂化钙钛矿结构材料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杂化钙钛矿结构材料稳定性很好,热分解温度都在180℃以上。含直链烷烃胺杂化钙钛矿结构材料首先有机胺盐从样品中分解,然后无机盐分解,并且随着碳原子数增加,热分解温度增高;而基于3-(2-胺乙基)吲哚盐的杂化钙钛矿结构材料是分步分解:首先是游离的HCl分解,然后有机胺盐从样品中分解,最后无机盐分解。 为了研究杂化钙钛矿层状结构材料的光稳定性,将其用紫外灯照射处理后通过元素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紫外等多种测试手段,表征其性能的变化以研究其光稳定性,紫外光照射对杂化钙钛矿系列材料(C<,4>nH<,8n+1>NH<,3>)<,2>CuCl<,4>(n=1,2,3)以及(C<,8>NH<,6>-CH<,2>CH<,2>NH<,3>)<,2>CuCl<,4>的层状结构都没有造成破坏,但使N-H…Cl氢键强度有所下降,引起电荷分布变化及电子跃迁几率变化,从而产生可部分回复的光致变色现象。
其他文献
吸附储氢作为一种新兴的储氢技术,以其储氢密度高、充放氢速度快且安全性好等特性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一种储氢方式。在吸附材料罐进行氢气充装时,吸附热和压缩功的产生使得罐体温度升高,吸附效果降低,氢气更多地以气态的形式存在而非吸附态,使得罐体压力升高。即充气过程中的热效应会使压力过高,增加压缩机耗功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性的问题;在放气过程中则相反,温度的降低会使氢气不易脱附,使罐内残余量增加。所以,有必要对吸附罐的充放气特性进行研究,本文利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对小型吸附罐的充放氢过程进行模拟,
作为火电及核电的核心动力设备,汽轮机末级叶片因其工作在以湿蒸汽为工质的特殊环境中,会出现湿蒸汽非平衡凝结现象。蒸汽的快速膨胀使得凝结液滴出现,产生的湿气损失导致初始蒸汽动力性能下降,热力与动力不平衡相继出现,最终引起汽轮机效率的下降。并且,凝结产生的水滴在主蒸汽流的裹挟下以很大的相对速度撞击动叶前缘,产生制动损失的同时也对叶片造成侵蚀,威胁机组的安全运行,因此对汽轮机湿蒸汽凝结的研究极为重要。
  本文采用数值方法对典型Bakhtar喷管、Dykas叶栅以及三维级叶片流道进行湿蒸汽相变模拟,对模型进
近年来,通过向高聚物材料中填充纳米材料来提高高聚物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结构和超高的热导率脱颖而出。但由于聚合物体系原子数量庞大,传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显得力不从心。耗散粒子动力学(DPD)和平滑粒子动力学(SPH)的研究和发展为介观尺度下复杂网络结构的材料导热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但目前基于耗散粒子动力学和平滑粒子动力学的材料导热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通过耗散粒子动力学来建立碳纳米管、石墨烯以及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粗粒化模型,实现其介观建模,并结合平滑
中国的能源消费和电厂的装机容量现状造成大量的CO2排放,严重危害大自然的环境和人类健康。为了降低CO2的排放,可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物质,如甲酸。然而,CO2没有能量含量,是非常稳定的无反应性分子,将其还原为甲酸是极具挑战性的,因此需要寻找一种高活性的催化剂来促进CO2转换成甲酸反应的发生。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不同类型石墨烯基单原子催化剂对CO2的吸附特性,包括钛(Ti)、钒(V)、铬(Cr)、锰(Mn)、铁(Fe)、钴(Co)6种过渡金属和11种石墨烯衬底组成66种不同的催化剂。研究
当前全球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严峻,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是全球范围内研究的重点,而楼宇型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动力,建立在用户端,实现供需两侧的温度对口,减少了输送过程中能量的损耗,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很好地响应了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作为一种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供能方式,楼宇型分布式能源系统已然成为全球性的研究热点。其中合适的系统配置和恰当的运行策略是分布式能源系统能够良好运行的关键,因此为提高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综合效益,必须合理优化其规划和运行。本文主要针对
离心压气机因体积小、单机压比高等众多优点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数值模拟对其内部流场进行分析,对于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SSTk?ω湍流模型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通过开发具有源代码的OpenFOAM软件,分别完成离心压气机全流道模拟的数值计算程序相关设置,对带无叶扩压器的离心压气机进行了全流道数值模拟,并对内部流场进行了分析。
  本文对OpenFOAM边界条件、交界面处理方法和离散格式源代码进行了探究。根据高转速离心压气机特点,采用可压缩亚音
从我国的能源消费现状来看,工业领域消耗的能量占到70%,但我国工业的整体能耗水平较高,对能源的利用率较低,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工业余热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以烟气、热水等形式被排放到大气中,这部分余热资源有着巨大的节能潜力。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是目前中低温余热回收领域中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本文中,在概述了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基本原理和结构的基础上,以山东某燃煤电厂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运行的DCS数据,设计了用于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选取了R123作为系统的循环工质。在
燃煤电站脱硫后湿烟气直排导致白色烟羽现象,不仅带走了大量余热资源,还是雾霾现象的可能成因之一,随着对大气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火力发电厂烟气烟羽治理改造已经提上日程。从《上海市燃煤电厂石膏雨和有色烟羽测试技术要求(试行)》开始,部分省市陆续发布了对烟囱烟羽排放的相关要求。
  本文通过对燃煤电厂烟羽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比较了烟气加热法、烟气冷凝法、烟气再热复合法等主流的燃煤电厂烟羽治理方案的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两种耦合吸收式热泵的烟羽治理方案,结合某300MW燃煤机组工况,通过构建系统传热模型,
利用和转换太阳能是解决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熔融盐、共沉淀制备了纳米SnNb<,2>O<,6>,采用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和金属氧化物表面修饰对SnNb<,2>O<,6>的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改善。 本文以NaCl、KCl为熔融介质,SnO、Nb<,2>O<,5>为原材料,在600℃下煅烧2 h,通过熔融盐法成功制备了纳米片状SnNb<,2>O<,6>。纳米片结晶性完整,边角平整的六边形结构,厚度约80 nm,边长500 nm左右。通过光电化学测试分析,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