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近断层地震动因其不同于常规地震动的诸多特性引起了地震工程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桥墩作为桥梁结构的主要构件,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破坏十分严重。地震易损性分析作为地震风险评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地震动强度与结构损伤之间的概率关系,进而从概率层面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定量评估。本文对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桥墩地震易损性模型展开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了近断层地震动的特性,选择断层距、震级、PGV/PGA作为地震动记录的筛选依据,依此挑选出近断层和远场地震动各30条,并进行校准、滤波以及截断处理。对既有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发现残余位移是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桥墩比较重要的响应参数之一。基于OpenSees软件建立桥墩样本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其中桥墩混凝土本构选用可较为准确捕捉残余位移的Concrete01 WithSITC材料模型,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比了桥墩在不同类型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2)参考我国现有桥梁设计规范以及资料调研结果,确定出桥墩样本的设计参数及其取值,采用正交设计法设计出36个样本。对桥墩常用的损伤指标进行了汇总分析,选择位移延性系数与残余位移漂移率作为损伤指标,确定出四种损伤状态对应的界限值。采用IDA方法分析得到桥墩的地震响应,分别采用基于多样条分析思想的估计方法、蒙特卡洛抽样的频率点回归方法以及概率密度函数积分的频率点回归方法建立了桥墩基于不同损伤指标的地震易损性曲线。进一步分析了近远场地震动作用下桥墩地震易损性模型的区别,讨论了不同损伤指标对易损性模型的影响,并对不同方法间易损性计算结果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3)基于ROC分析方法,通过比较ROC曲线下的面积、准确率以及易损性对数标准差等指标对常用的地震动强度指标进行评价。针对双地震动强度指标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桥墩基于双地震动强度指标的地震易损性曲面,对比分析了近远场地震动作用下桥墩易损性曲面的差异。对比桥墩地震易损性曲线与地震易损性曲面后发现:在地震易损性分析中同时考虑两个地震动强度指标可以对桥墩的损伤状态进行更准确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