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中国赴意大利游客时空行为分析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出境游市场正在蓬勃发展,赴意大利的中国游客逐渐增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对游客的自身规律研究的深入,游客时空行为逐渐成为旅游研究中的重点。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游客空间行为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利用核密度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国赴意大利游客的时空行为进行分析,时间方面主要分析游客的季节性、月度变化、停留时间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空间方面构建行为网络,分别用节点中心度、结构洞、凝聚子群、核心-边缘模型以及核密度分析游客空间行为特征,最后总结出影响空间行为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数据来源新颖、研究视角独特,利用多种形式的网络大数据针对典型区域进行分析,扩宽跨境旅游视野,丰富出境游相关理论。在大数据背景下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的理论意义,以及有助于旅游相关部门的管理、开发等实践意义。本研究主要得出两点主要结论:(1)时间行为特征。中国赴意大利游客季节性差异较小,主要表现为夏季游客居多,冬季游客相对略少,春秋季差异不显著。游客时间行为特征月度分布差异明显。月度特征共分为三个层次:7月、9月为高峰期;2月、4月、5月、6月、8月为平峰期;1月、3月、10月、11月、12月为低谷期。中国赴意大利游客停留时间2-28天不等,停留天数大多在3-11天范围之内,平均停留天数7.81,其中4天、6天、10天居多。游客时间行为特征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气候条件、传统节日、出行规律与游客特征。(2)空间行为特征。(1)中国赴意大利游客旅游行为网络68个节点分为五种类型:罗马、梵蒂冈、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米兰五个节点为核心旅游目的地;锡耶纳、比萨、五渔村、维罗纳等六个节点称为次核心旅游目的地;卡普里岛、庞贝、索伦托等十七处节点为重要旅游目的地;佩鲁贾、莫德纳、锡尔苗内等十七处称为一般旅游目的地;阿尔盖洛、帕劳等二十三处节点称为边缘旅游目的地。(2)中国游客赴意大利空间行为整体网络结构较为松散,游客行为互动不明显。通过凝聚子群分析出网络结构存在8个凝聚子群,总结概括出“中北部游线、托斯卡纳区游线、南部游线、撒丁岛游线、西西里岛游线”五条主要游线。(3)其空间分布特点为核心区域的节点大都位于中北部地区,中国游客更倾向于前往意大利的中北部,南部地区虽有涉及,但到访率普遍较低,地区分布差异较为明显,形成以拉齐奥大区、威尼托大区和托斯卡纳大区三个大区为中心的“三大核心区”、以伦巴第大区和坎帕尼亚大区为中心的“两大次核心区”。(4)中国游客赴意大利集聚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般集聚在国内外知名大城市以及偏好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类的目的地。影响游客空间行为主要影响因素:旅游资源禀赋、交通便利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目的地知名度与治安等。最后,针对研究问题以及相关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提升旅游地知名度,加强宣传;加强辐射带动,平衡游客空间分布;维护社会治安,营造社会良好氛围;优化网络平台,构建网络良好形象。
其他文献
对具有周期时变拓扑结构的复杂动态网络,设计了自适应同步方案.在所研究的复杂动态网络中,拓扑结构是未知的.采用周期自适应学习律对未知的时变耦合参数进行估计,同时加入自
数字全息作为一种新型相干测量与成像技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同时独立地获取物体的定量振幅信息和相位信息。当对生物细胞等几乎透明的物体进行定量检测时,相位信息显得尤
近年来,在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设计单位的生产任务旧益繁重,人员紧缺与超额工作量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以某铁路设计院站后生产所为例,探讨该生产所固有的业务特征
情绪调节是员工按组织要求对情绪进行管理以便产生组织需要的行为和面部表情。情绪在服务接触过程中的重要性决定了情绪调节对组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员工通过情绪调节来增
介绍了输电线路杆塔突发电流在线监测系统,它是用于检测、记录输电线路杆塔工频接地故障的专用智能型系统。该系统能24小时全天候记录保存杆塔在发生工频接地短路时的接地电流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海洋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海塘作为保护人民财产的重要工程,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强烈关注。只有全面
由中国感光学会非银盐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08年非银盐影像技术及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7月2日至5日在河南南阳隆重举行.
六年来,香山公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园是历史、公园是文化、公园是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的定位、按照公园管理中心
辽宁省老龄化水平发展相较于全国水平进程提前了4年,于199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辽宁省老龄化进程为辽宁省带来了数量巨大的老年人口,据辽宁省2017年公布数据显示,辽宁省户籍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