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红细胞载地塞米松磷酸钠长循环给药系统的制备与初步评价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cl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是人体内数量最多的血液细胞,在正常成人体内数量超过30万亿,而且在血循环中的生存周期可长达120天之久。许多药物进入人体后会与红细胞发生相互作用,红细胞在这些药物的体内转运和代谢过程中扮演着天然载体的作用。研究者由此想到主动利用红细胞作为药物载体,构建基于活红细胞的长循环药物递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红细胞膜作为磷酯双分子层,在不同的血浆渗透压条件下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当血浆渗透压较低时红细胞膜能够可逆性开放细胞膜上的孔道,在正常血浆渗透压下又能恢复正常。利用红细胞的这种性质可以方便地将药物载入红细胞。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S)口服可有效减缓囊性纤维化等肺部疾病的发展,但长期使用会引起许多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高血压,生长障碍,葡萄糖耐受不良和骨质疏松等。意大利Ery Del公司的研究者依托其专有的红细胞载药设备(Red Cell Loader?),将非扩散性前药地塞米松磷酸钠(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DSP)包封在人的活红细胞中,然后回输至患者体内。包封在红细胞内的无活性的DSP在红细胞内酶的作用下缓慢发生去磷酸化,转化为可扩散的有活性的DS,并从红细胞中缓慢释出。该技术一次处理50-70ml全血并回输给患者,长时间维持DS在较低的浓度水平,药效可以维持2-3周,有效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带来的副作用。本文依托课题组前期以Red Cell Loader?为蓝本仿制的红细胞载药专用设备,制备载DSP的活红细胞长循环给药系统并开展相关的评价性研究。方法:首先建立RBC载DSP长循环给药系统的HPLC药物含量测定方法,以色谱峰保留时间、分离度、对称因子和理论塔板数等为考察指标,对检测波长、色谱柱、流动相、柱温、流速等色谱条件进行筛选,并通过专属性、线性、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等实验进行方法学验证;并依托课题组仿制的红细胞载药专用设备制备载地塞米松磷酸钠红细胞(DSP-RBC)长循环给药系统,从载药时间、封闭液组成、封闭时间、药物溶液渗透压等方面进行工艺优化;然后从血液学参数、形态学、表面抗原的变化及载药RBC的体内存活情况等方面对DSP-RBC长循环给药系统进行表征和评价;最后通过大鼠体内初步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考察DSP-RBC长循环给药系统的体内缓释能力。结果:本文建立的DSP-RBC长循环给药系统的HPLC主药DSP含量测定方法,DSP在2.54μg/ml~100.04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98%,供试溶液在4℃和室温下放置24 h均稳定,精密度符合要求,可用于DSP-RBC中DSP含量的测定。依托自制的红细胞载药专用设备成功制备了DSP-RBC长循环给药系统并优化了制备工艺。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DSP-RBC血液学参数基本正常;通过扫描电镜观察,DSP-RBC形态基本正常;渗透脆性和湍流脆性实验结果表明载药过程对红细胞膜的伸缩弹性影响较小;通过流式细胞分析对红细胞膜表面的Na+/K+-ATP酶和磷酯酰丝氨酸(Phosphatidyl Serine,PS)进行检测,发现载药过程使红细胞膜表面Na+/K+-ATP酶水平下降、PS水平显著上升。对DSP-RBC在大鼠体内的生存能力进行考察,与未载药红细胞相比,24h时载药红细胞的存活率有所下降,在11d时存活率相当。大鼠初步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验证了本文制备的DSP-RBC长循环给药系统具有明显的体内缓释效果。结论:本文系国内首次依托红细胞载药专用设备开展RBC包载DSP研究,优化了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优化的处方进行表征,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验证了缓释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GN)AMPAR(α-氨-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各亚单位m RNA表达水平与大脑皮层神经元表达差异;观察水杨酸钠(Sodium Salicylate,SS)作用SGN后,AMPA受体亚单位m RNA及蛋白表达情况,以探讨AMPA受体在SGN兴奋毒性中的作用。方法:急性分离培养原代SGN,采用免疫荧
目的:(1)评估中青年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食物磷相关知识水平和控磷饮食行为依从性现状。(2)探讨膳食管理对中青年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研究,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84例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生成的随机序列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干预组(42例)。对照组采用肾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提供膳食管理干预。评估干预前中青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胸膜肺弹力纤维增生症(PPFE)的认识。方法:回顾一例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HSCT后出现PPFE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并检索中国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等数据库,对HSCT后PPFE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及统计,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1)我院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9岁,活动后气促、咳嗽、胸痛、消瘦、体重进行性下降、胸廓扁平,存
目的:通过剖析肉芽肿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为进一步诊断肉芽肿性肺疾病提供诊断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经肺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肉芽肿性肺疾病123例,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特征以及病原学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的123例肉芽肿性肺疾病(Granulomatous lung dis
1.大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模型的建立目的:miR-92a-3p与氧化应激在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二者对CRT(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影响仍未明确。本课题旨在通过颈外静脉留置CVC(Central venous catheter,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构建CRT大鼠模型,了解CRT的形成特点。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一例疑诊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Q型患者进行致病性研究,从基因组水平明确诊断,初步探讨该病的致病机理,并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的临床诊断、遗传咨询提供相应的帮助。方法1.首先对疑诊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血生化结果、电生理及影像学的资料进行收集。2.依据患儿临床特点予以肌病panel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3.检索千人基因组计划(Ge
目的探究沉默人THP-1源性巨噬细胞中YKL-40基因对其炎症因子的表达及促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将沉默后的THP-1细胞与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共培养,探讨YKL-40是否可通过炎症细胞的改变进而影响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沉默HEC-1A细胞中YKL-40基因后探究YKL-40作为炎症标志物是否影响HEC-1A炎症因子的表达;并通过体内动物实验探讨YKL-40在裸鼠体内对巨噬细胞的募
目的: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现有治疗手段疗效均不理想。CXC趋化因子亚家族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CXC基序趋化因子10(C-X-C motif chemokine 10,CXCL10)又称干扰素诱导蛋白(interferon-γ-inducible protein 10,IP-10),是CXC趋化因子亚家族中的一员,主要通过与受体结合后发挥功能,包括趋化作用、抑制血管生
目的:了解鼻咽癌放疗患者疾病获益感在放疗各个时期的得分变化情况,分析其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实施干预后,评估叙事护理对鼻咽癌患者疾病获益感的影响,评价叙事护理干预的有效性,为叙事护理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于2018年9月-2019年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120例患者,对其进行放疗各个时期(刚入院、放疗初、中、末期)的疾病获益
目的与意义1.分析抑郁影响肝癌进展的临床因素,并对其与患者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2.从基因层面探讨抑郁对肝癌患者的影响,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出肝癌抑郁相关的差异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基因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及相互间的作用关系,挖掘抑郁影响肝癌预后的关键炎性调控因子和免疫信号通路。3.分析肝癌抑郁相关差异基因与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及肝癌预后的相关性,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明确抑郁在影响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