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一、二十年以来,先进的制造企业在电子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高度自动化,企业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发生重大变革,产品成本的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不能正确反映产品的消耗,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所需的准确会计信息。激烈的现代竞争催促企业寻找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虽然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它们存在自身不能克服之不足,不能很好的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服务。两种成本管理方法在我国企业中也广泛使用,但是使用的效果不好,效率不佳。此次次贷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复苏,我国企业更应抓住机遇,赶超世界先进企业。因此,本文提出了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的融合模型,试图弥补两种成本管理方法的不足,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使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本文明确了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融合存在着共同的理论基础:系统管理理论和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他们共同支撑了融合模型的构建,指导融合模型的实施。分析了两种成本管理方法相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得出他们即具有融合的必要性,又具有理论融合和实践融合的可行性。运用宏观企业的概念,将成本管理范围拓展到生产企业及其关系密切的外部单位。在构建的融合模型中,将目标成本进行了多层次分解,有利于目标成本与作业流程的对应,有利于明确各方成本责任;同时,本模型还注重在成本确定和成本核算的同时进行成本分析,以便于实时提供成本信息,及时确定应对策略。文章还对融合模型在实践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稍加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在研究过程中,以规范研究为主,综合运用了比较分析和定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充分详实的文献综述,在基础理论和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在必要性分析和可行性分析的支持下,建立了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的融合模型。在写作过程中,采用了较多的图表,试图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分析和讨论。经过融合模型的构建和实施流程的探讨,本文认为在明确理论基础的情况下,融合模型的构建和实施更加有理论可循,不易走偏方向。运用宏观企业的概念,拓展成本管理的范围,有助于目标成本的彻底分解和责任的彻底落实。同时,内外部作业链优化的同时也优化了整个宏观企业的供应链,能够成倍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本文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该融合模型只是理论上的探讨,缺乏实践环节的验证,此可作为后续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