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对采暖能耗的影响研究——以重庆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l929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能耗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大、能耗高,作为能源消耗的三大部门之一,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相对于工业能耗,建筑节能成本较低,被认为具备较大的节能潜力。城镇居住建筑(含供暖)作为建筑总能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节能方面具有巨大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夏热冬冷地区的城镇住宅采暖能耗目前呈现出从无到有,成倍增长的趋势,居民改善冬季室内采暖需求呼声高涨。若仍然维持夏热冬冷地区采暖能耗目前成倍增长的趋势,或者直接推行类似北方的集中采暖,可能会使得中国城镇住宅除北方集中采暖外的总能耗出现成倍的增长。该地区城镇住宅采暖问题如何解决,是否推行集中供暖和传统的“一刀切”供暖模式,将对此类能耗的发展趋势及中国2030年建筑碳排放达峰的承诺能否实现产生重要影响。现阶段的研究在居住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夏热冬冷地区采暖现状和采暖区域的划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研究表明采暖习惯与当地不采暖的历史和收入水平有着密切联系。但家庭收入对采暖能耗的影响机理、经济上的影响程度,以及基于这种影响对宏观层面采暖需求意味着什么仍然不清晰,导致夏热冬冷地区在精准把控节能目标时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以家庭收入对采暖能耗的影响为切入点,首先对重庆市居民用能和采暖行为调研,得到重庆市的居民用电数据和问卷调研数据,进而探讨收入对居民采能耗的影响机制,并根据采暖能耗弹性和居住面积弹性的模型预测未来重庆城区人均采暖能耗需求,得出家庭收入对采暖能耗的影响有多大,这种影响对未来意味着什么。最后针对性的提出重庆市采暖能源消费和节能措施。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①采用入户调研的方式,结合客观电力数据和问卷调查,对重庆地区居住建筑采暖用能情况展开调研,提出分阶段的调研方案,包括问卷设计、问卷试调查、试点区调研、集中调研。调研结果表明,重庆住户74.5%为2-4口人,95%的家庭收入在20万以下,平均住房面积为90m2,建筑年代集中在2005年以后,冬季取暖以分体式空调和其他电取暖器为主,节能标准总体实施较好。
  ②基于中介效应理论模型和计量回归的实证分析,探讨夏热冬冷地区居民采暖能耗影响因素和收入对居民采暖能耗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楼层、常住人口数量、建筑居住年限对居民采暖能耗不具有显著性;家庭收入、居住建筑面积、取暖设备数量、建筑节能标准、取暖方式对对居民采暖能耗具有显著性,是影响居民采暖用能的关键因素。2)居住建筑面积、取暖设备数量、取暖方式在收入和采暖能耗的影响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当家庭收入影响采暖能耗时,一部分是家庭收入直接影响采暖能耗,一部分是通过居住建筑面积、取暖设备数量和取暖方式去影响采暖能耗。其中,家庭收入直接作用于采暖能耗的效应为84%,在这三个中介变量中,取暖设备数量是家庭收入和居民采暖能耗之间的强中介,贡献了18.8%的影响;居住建筑面积是家庭收入和居民采暖能耗之间的较强中介,贡献了15.8%的影响;采暖方式是家庭收入和居民采暖能耗之间的弱中介,贡献了约1%的影响。
  ③以重庆调研样本为例,在低收入水平作为基准对照的情况下,探讨家庭收入变化下,居民采暖能源需求和居住建筑面积的变化,计算的弹性系数结果为居民采暖需求的预测提供支撑。结果表明,在重庆冬季采暖用电作为非必需用电,中等收入水平以下的家庭较少消费,采暖能源消费对于高收入人群的必要性和必需性高于中等收入人群。受到设备数量、采暖方式等综合影响,高收入家庭单位面积采暖需求比中低收入家庭更为显著。住房价值受到地段、房价等多重因素影响,相较于能耗而言,低、中、高收入水平变化对居住面积和人均面积的影响都较小。
  ④基于不同收入水平变化下的能耗弹性和面积弹性变化,在乐观、基准、悲观三种情景下,对2030年重庆城区人均采暖需求的情景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到2030年重庆城区人均采暖需求在163-257kWh之间。2)未来人均采暖需求均呈现刚性增长趋势。悲观情景下,2015-2030年人均采暖需求年均增速为2.4%,基准情景下,2015-2030年人均采暖需求年均增速为3.9%,乐观情景下,2015-2030年人均采暖需求年均增速为7.7%。
  理论意义上,本文丰富了夏热冬冷地区家庭收入对采暖能耗的影响机理和对未来预测的探讨;现实意义上,为夏热冬冷地区采暖能耗需求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在兼顾公平和效率原则下,为实施更有效的夏热冬冷地区采暖措施和节能政策提供有力的参考。
其他文献
在全球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在《巴黎协定》中承诺将于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在三大排放部门(建筑、工业~1与交通)中,建筑是节能减排的关键部门,被认为具有显著的减排潜力。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推进、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稳健提升以及第三产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部门用能需求与碳排放呈现快速增长,若对其缺乏正确的研判、规划及控制,未来建筑部门能耗与碳排放总量将大幅攀升,势必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的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基于工程勘察作为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工程勘察质量关乎整个工程质量,加之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过程不可逆”的工程勘察工作决定了其质量受岩土变化多、波动大、过程短、检验困难等影响,同时,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信息化技术与工勘察质量管理相融合,如何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充分应用到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如何有效地推进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进而探索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运行与实证分析已迫在眉睫。
  首先,研究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
近日,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评选结果揭晓,1881个创建集体被認定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其中,自然资源系统共有26个集体获此殊荣。此次评选由共青团中央、最高人民法院、自然资源部等23家全国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联合开展。
期刊
我国是建筑业大国,建筑与工业、交通并列为能源消耗的三大部门,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也是城镇化进程中直接和间接影响资源、能源和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有资料显示,2001-2017年间,我国建筑终端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幅度达3.45倍,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21%。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城镇化不断推进以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将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持续的增长状态,建筑节能挑战巨大。公共建筑作为建筑能耗大户,是各类建筑中能耗强度最高的一类,是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对象。为了降低建筑能耗,
伴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我国的住房问题日益严重,这关系着国家经济、社会民生,解决住房领域的深层次矛盾、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刻不容缓。自2015年以来,全面支持发展住宅租赁市场的相关政策密集发布出台,包括宏观方向层面的政策方针以及具体措施层面的扩大租赁供给、推行租购同权、鼓励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等。实行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成为当前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深化的强力举措和重要方向,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积极探索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管控制度等,力求建立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保障居民基本居住需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BIM作为建筑行业的革命性技术变革,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项目的绩效水平,但BIM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的问题依然存在。依据技术与制度互动理论,建设项目治理能够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或机制,维持参与者之间的合作秩序,协调参与方之间关系,有效的解决BIM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阻碍,推动BIM技术应用。然而,建设项目中项目管理机制包括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对BIM技术应用的具体影响以及影响机制依然是BIM技术应用领域的空白。因此,本文以BIM技术应用的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契约治理、关系治理相关研究以及BIM技术应用有关研究文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质量管理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从8个方面对加强调查监测质量管理、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作出全面部署,明确要求实施调查监测全面质量管理,强化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控,确保调查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从技术操作层面来看,参与调查监测的各方应如何落实共同质量责任,切实提升调查监测质量?对此,记者采访了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
期刊
北金堤滞洪区位于黄河下游左岸,涉及河南、山东两省四市八县(区),东西长141千米,南北上宽40千米、下宽7千米,全区总面积347.3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30.11万亩,是黄河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长期以来,受国家蓄滞洪区政策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居民生活贫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已成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投标是国内工程承包商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投标书体现了投标人对当前竞争环境的认知集合,决定了企业的投标竞争力。然而由于各建筑企业管理理念和水平的不同,投标决策的随意性较大,导致中标率较低,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让知识逐渐得到重视,为企业提升其投标竞争力提供了新思路。知识经由各种知识活动在企业中流动,所形成的知识流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竞争力。知识流无处不在,建筑企业是否充分利用了知识的价值?如何提升知识对投标竞争力的贡献?建筑企业可从投标过程知识流绩效的视角出发,让知识助力于建筑企业提升
近年来,随互联网技术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越来越平民化、大众化。网络购物带给人们更低廉的价格和更便捷的服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习惯之一。影响中国用户网购行为的最主要因素是电商节或电商平台带来的促销活动,而在众多的平台促销手段之中,拼多多借由“百亿补贴”活动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使得其第四季度单季净增4890万年活跃用户,京东、淘宝也相继推出平台补贴活动,平台补贴成为当下电商行业的热门话题。鉴于此,本文将分别在电商平台存在竞争和制造商存在竞争两种环境下,对电商平台补贴策略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