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证素分析探讨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用药规律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对小儿湿疹的文献研究及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湿疹的处方用药挖掘,总结分析小儿湿疹的证素分布特点及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湿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中医辨证论治本病提供依据。方法1.对近20年有关小儿湿疹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证候要素,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筛选2020年1-12月期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李新民教授治疗的湿疹患儿的处方用药,将相关资料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中,基于频次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从而确定出处方中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相关的信息,且在一定关联规则分析基础上挖掘出常用药物组合及核心处方,并提取到新方,从而总结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湿疹的用药特点。结果1.通过文献筛选,共纳入55篇文献。2.经统计纳入的55篇文献中涉及的病位证素有6个,分别为肌肤、脾、胃、肝、大肠/小肠、表,通过频数分析得出肌肤的构成比54.55%、脾的构成比34.55%,两者构成比加起来达到89.09%。病性证素12个,分别为湿、热、气虚、血虚、外风、燥、血瘀、毒、食积、气滞、血热、阴虚。其中构成比占前六位的分别是湿、热、气虚、外风、燥、血虚,总百分比占91.67%。3.证素组合规律:小儿湿疹的中医证素组合形式有5大类和9小类,分别如下:单一证素组合形式(单一病性证素)、2种证素组合形式(2种病性证素、1种病位证素+1种病性证素)、3种证素组合形式(3种病性证素、单一病位证素+2种病性证素、2种病位证素+单一病性证素)、4种证素组合形式(单一病位证素+3种病性证素、2种病位证素+2种病性证素)、5种证素组合形式(2种病位证素+3种病性证素)。通过频数分析可得:5大类中3种证素组合形式的占比最高,达87.32%,9小类中最常见的为1种病位证素+2种病性证素形式,对应占比为67.61%,其次为3种病性证素组合形式,占比为18.31%,其余占比都不超过5%。4.共提取17个证候,通过频数分析,占比最高的3个证候依次为:湿热浸淫证:42.25%、脾虚湿蕴证:19.72%、血虚风燥证:9.86%,将这三个证候归为常见证候。5.根据药物频数分析统计排名前10味的药物依次是:甘草、桔梗、枳壳、茯苓、白鲜皮、地肤子、藿香、陈皮、清半夏和刺蒺藜。6.通过对药物四气进行频数分析,得到药物使用以温性药物为主,其余依次为寒性、平性、凉性药物;通过对药物五味频数分析得到,以辛味药物为主,其次是苦味、甘味、酸味和咸味药物;通过对药物归经频数统计分析得到,用药以归足太阴脾经为主,其次为手太阴肺经药物和足阳明胃经药物。7.通过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关联性较强的药物组合桔梗-枳壳,白鲜皮-地肤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等。8.通过处方用药规律分析,得到4个核心组合,进一步聚类形成组方2个,分别为:枳壳_紫苏叶_桔梗_清半夏_藿香_黄芩_陈皮和炙麻黄_焦六神曲_赤小豆_赤芍_连翘_黄芩_刺蒺藜。结论1.文献研究小儿湿疹的常见证候为: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2.文献研究小儿湿疹的常见病位证素为:肌肤、脾;常见的病性证素分别为湿、热、气虚、血虚、外风、燥。3.文献研究小儿湿疹的常见证素组合形式为:3种证素组合形式(单一病位证素+2种病性证素、3种病性证素)。4.临床研究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脾,涉及肺、胃。病理因素本虚夹杂,多数与湿热相关。5.导师用药以辛苦温药为主,常用药物组合有桔梗-枳壳,白鲜皮-地肤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等。6.导师治疗本病多从肺脾湿热论治,时时注重调节脏腑气机,从而治愈疾病。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with Hyperactivity,ADHD)(肾虚肝亢证)儿童的中医体质分布及与核心症状、社会功能的关系研究,初步探讨ADHD(肾虚肝亢证)儿童的中医体质特征。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的观察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多动症专病门诊、年龄在7-14周岁的AD
目的:本研究以36例婴儿痉挛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第一,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第二,归纳提炼导师马融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近十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脑病专科门诊的婴儿痉挛症病例。通过统计其中关于患儿发病年龄,发作形式、频次,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辅助检查,使用药物,预后等基本信息;按照疗效评价体系
研究目的基于中医学理论,从辨病、辨证与辨体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疏风平肝止动汤治疗特应性体质儿童抽动障碍(肝亢风动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特应性体质儿童抽动障碍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药疗法。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抽动障碍专病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9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导师经验方“疏风
目的:应用升降散和凉膈散化裁对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发作期和间歇期进行治疗。发作期观察并评价应用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治疗小儿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间歇期针对本病易于反复发作的特点,在“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初步探索,通过使用制定的日常中医证候量化表,对素体实热质患儿进行肺胃郁热表现的监测及量化评估,选择不同评分的时间节点应用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干预治疗,观察患儿反
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腺样体肥大(Adenoidal Hypertrophy,AH)儿童及健康儿童的资料,探索儿童AH的发病危险因素,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儿进行早期预防或干预,降低儿童AH发病率,减轻病情,改善预后,为该病的预防提供参考。另外本研究还通过观察AH患儿的证候表现,了解其证型分布情况,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0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行气散瘀”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此获得本治疗方案干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纳入患者均来源于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
目的:观察Hp及其根除治疗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同时进一步观察二白养正汤治疗Hp根除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初检阴性患者病例和Hp阳性经四联疗法根除治疗2周、停药4周后复检转阴患者病例各100例,分别统计Hp阴性患者、Hp转阴患者根除治疗前、Hp转阴患者根除治疗后的症状、舌脉并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分析以上三类的中医证型分布。对Hp转阴符合脾胃气虚证的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模型,探讨针刺是否能抑制由外泌体介导的NLRP3炎性小体产物的释放,从而改善肺部炎症和慢性损伤。旨在阐释针灸改善COPD的部分生物学机制,为COPD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方法:将所有小鼠分为六组,包括对照组,模型组,对照+ASM-/-组(Acid Sphingomyelinase,酸性鞘磷脂酶),模型+ASM-/-组,对照+电针组,模型+电针组
研究目的:通过收集2010年至2020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脑病专科门诊服用旋覆代赭汤的癫痫患者,整理并分析归纳相关临床基本资料,分析服用旋覆代赭汤的癫痫患者的疗效,并探索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及旋覆代赭汤治疗儿童癫痫的方证特点。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方法。1.疗效研究:将收集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患者发作频次、发作持续时
目的:评价正容汤合六君子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风痰阻络型后天麻痹性斜视的安全性及优效性,为临床应用正容汤合六君子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风痰阻络型后天麻痹性斜视提供依据。方法:纳入病例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收治的64例确诊为风痰阻络型后天麻痹性斜视且符合纳入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正容汤合六君子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加西医治疗,对照组用针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