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细羊毛微悬浮体染色的研究

来源 :西安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rx1007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细羊毛是拉伸细化后的改性羊毛,它不但保持了羊毛拉伸前的优点,同时拉细羊毛产品又具有手感柔滑、轻软细薄、穿着舒适等风格,这些特点使得拉细羊毛织物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潜力。但是由于拉伸细化过程使羊毛纤维的超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拉细羊毛在染色中容易导致染色不匀,所以对拉细羊毛染色的课题进行研究很有意义。本论文实验选用Lanasol CE活性染料,通过微悬浮体助剂的加入,使其与染料形成微悬浮体颗粒分散于染浴中,即改变了染浴中染料的聚集状态。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微悬浮体染料颗粒具有的自调节作用能使染料极其均匀地吸附在拉细羊毛纤维表面;随染浴中温度的升高,微悬浮体化的染料颗粒会大量且快速、均匀地吸附在拉细羊毛纤维的表面,并自行解体;染料分子被释放后,能以较快地速度向纤维内扩散并在纤维内固着。由于微悬浮体染料颗粒的粒径较拉细羊毛纤维表面的裂痕直径略大,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迟染料的集中上染区,阻止低温阶段染料对拉细羊毛的吸附速率过快而导致的染色不匀现象;微悬浮体体系吸附的均匀一致性,也保证了染料对纤维上染均匀。同时,拉细羊毛微悬浮体染色工艺(以下简称为MSD工艺)能通过微悬浮体染色助剂WPN-1及微悬浮体净洗剂WG-1在拉细羊毛纤维的表面发生定向排列,使拉细羊毛纤维间产生一定排斥力,使拉细羊毛纤维在染色及净洗过程中显著蓬松,即通过增加纤维之间的空间而有效“抵抗”由于拉细羊毛纤维湿模量降低而引发的毛球“塌陷”现象。拉细羊毛MSD工艺能有效地解决拉细羊毛染色不匀的问题,提高染色纤维的匀染性。通过对MSD工艺与传统染色工艺染色后纤维的匀染性与得色的对比分析,以及对MSD工艺的影响因素(包括醋酸用量、MSD染色助剂用量、保温时间及MSD净洗剂的用量)、染色热力学与各项性能测试的研究,优化出前者的最佳染色工艺条件,并解释和验证了该染色方法的特点及优势。对拉细羊毛MSD工艺染色的热力学进行分析发现,该染色工艺只改变了染浴中染料的存在状态,并没有改变染料对拉细羊毛纤维的吸附方式;MSD工艺没有改变Lanasol CE活性染料与拉细羊毛间共价键结合的本质,故对染色后拉细羊毛样品的色牢度不会有影响。通过对染色纤维进行的各项性能测试发现,拉细羊毛MSD工艺的染色毛条均与传统工艺染色毛条的各项耐摩擦色牢度及煮呢牢度相当。MSD工艺染色拉细羊毛毛条手感柔软,蓬松;颜色较传统工艺略深、色泽鲜艳,但色光未改变。采用MSD工艺进行染色,该工艺能通过提高升温速率来缩短拉细羊毛的高温染色时间,使整个染色时间缩短23%以上,染色中纤维损伤减小3%到16%,这既节约能源,又利于拉细羊毛纤维的后续梳理与纺织加工。
其他文献
发光细菌双酶体外发光体系已经建立并且应用于NADH的快速检测中。本文以鳆发光杆菌YL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酶促反应将NADH与其特定底物相关联,建立了双酶发光体系快速检测乙醇
本文以选取胰蛋白酶(Trypsin)与碱性蛋白酶(AlcalaseAF2.4L)酶解作为手段,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测定,研究了其对翡翠贻贝中砷形态变化的影响,
基于三棱镜对激光束的扩束和角放大作用 ,分析了可调分束角偏光棱镜在不同入射角情况下对激光束的发散角和横截面的影响 ,所得结果对该类型偏光棱镜的使用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祖国医学认为: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气血津液生化的源泉。正如孙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所说:“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合理的饮食对机体是有益
会议
干酪的加工是个复杂的过程,优化工艺可以使干酪的加工过程更为规范和受控;加速硬质干酪成熟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首先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小型
患者男,56岁。主诉:左腰部丘疹伴瘙痒1个月。
由于山羊绒纤维中正常羊绒与两型毛存在结构及性能差异,在染色时易产生染色不匀等问题,实验中选用Lanasol、Lanasol CE系列毛用活性染料(以藏青色、拼棕色色号为主),利用微悬浮
全聚纺系统是江南大学与常州恒基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一种新型集聚纺系统,其采用一种直径为50mm的钢质窄槽式空心罗拉实现须条加捻前的集聚。作为负压式集聚纺的一种,
经济收入是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标准,退休职业的差异使得城市老年群体在经济收入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受社会发展阶段的政策差异影响,学历、性别和年龄是影响离退休职业类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