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用于生产热水器内胆的釉化用钢,因其在服役使用时需承受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对屈服强度有一定的要求。釉化用钢在高温釉化烧结过程中会发生铁素体-奥氏体相变,导致其力学性能发生变化。热轧工艺、合金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决定了釉化用钢的最终力学性能。因此,研究热轧工艺、合金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对釉化用钢轧制态及釉化烧结后的组织性能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实验、Gleeble物理模拟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成分和轧制工艺的釉化用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不同轧制温度的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DSIT)效果、以及合金元素Mn和Si含量对釉化用钢在轧制态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Gleeble热压缩实验表明:当采用Ar3+10°C温度进行热压缩实验时,基体内部出现了大量细小的DSIT铁素体,但晶粒均匀性较差。当采用Ar3+50°C进行热压缩实验后,晶粒尺寸略大,但晶粒较均匀。随着应变速率增大,发生DSIT的区域也相应地增大;Gleeble实验的有限元模拟结果显示:热压缩过程中,试样心部所受应力明显高于表面,形变导致的温度提升较高。基于Gleeble实验结果,对第四和第五道次采用860°C和900°C两个不同开轧温度的工艺进行轧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开轧温度钢板轧制态的晶粒尺寸(?5.5?m)和屈服强度(?420 MPa)相接近。经815-871°C砂冷热处理后,采用低开轧温度钢板的晶粒尺寸约为8?m,屈服强度约340 MPa,比轧制态的下降约60-70 MPa;而采用高开轧温度钢板的晶粒尺寸约为6.5?m,屈服强度达到?370 MPa。通过轧制过程的有限元模拟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采用低开轧温度的钢板在轧制过程中所受轧制力和等效应力较大,钢板轧制态组织中储存有较高的应变储存能,在热处理过程中应变能的释放促进晶粒长大,细晶强化作用减弱,因此,钢板热处理后的强度较低。研究了不同Mn和Si含量对釉化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低Mn钢板轧制态的拉伸曲线有明显的屈服平台,屈服强度达?420 MPa;高Mn钢板轧制态组织中出现由残余奥氏体转变而来的白色块状相,无明显屈服现象,屈服强度低于?400 MPa。经热处理后,低Mn钢板由于铁素体晶粒增大等原因,比轧制态的屈服强度下降;高Mn钢板经热处理后块状相分解,拉伸曲线出现明显的屈服现象,屈服强度提高。此外,由于Si的固溶强化作用,低Mn和高Mn钢板轧制态和热处理后的屈服强度均随Si含量的提高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