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项核心制度安排,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董事会治理的有效性对协调股东、董事会、经营管理层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董事会多元化作为董事会治理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和实业界备受关注的课题。作为董事会多元化的一个方面,女性董事参与董事会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董事会的决策,最终会影响公司的绩效。针对董事会性别多样化,众多国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女性董事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和治理效果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在欧美国家,已经涌现出了大批关于女性董事对公司绩效、公司治理、企业投资战略影响的实证结果。当前,我国学术界针对董事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董事会的结构和特征方面,如董事会的规模、独立董事比例、执行董事比例、董事持股、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情况、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结构以及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的工作经验等这些因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而针对董事会性别多元化的研究大多仅仅是对女性董事特征的一般性描述,国内有关女性董事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现有的有关女性董事与公司绩效的研究所涉及的行业,有相当数量的实证分析都将银行业排除在外。由于商业银行的经济功能和经营货币的特殊角色定位,使得其在公司治理问题上明显有别于其他行业,所以,以往学者研究得出的结论在商业银行是否成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女性董事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首先,本文将以往有关女性董事的研究文献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作为背景,结合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从非竞争歧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四个角度分析了女性董事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理论支撑,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本文选取我国国内35家商业银行2007年-2012年六年的207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银行女性董事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研究假设,采用多种方法对女性董事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是对全文做一个简单概括性的介绍,目的是展示女性董事与商业银行绩效关系这一问题研究的提纲。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论文内容及框架、研究方法。第二章,文献回顾。本章主要是对国内外关于女性董事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从理论上进行梳理。首先对研究“玻璃天花板”现象的文献进行回顾;其次对我国女性董事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和总结;最后从基于性别多元化的角度回顾了女性董事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相关文献。第三章,女性董事与商业银行治理影响理论概述。本章首先合介绍了女性董事影响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理论支撑,之后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涵及其特殊性进行阐述。第四章,女性董事与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本章首先确定研究样本,对我国35家商业银行女性董事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四个有关女性董事与银行绩效关系的假设,之后采用相关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面板数据回归等方法,对女性董事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本章主要是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概述,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在以往学者有关女性董事的研究文献基础上,选取了银行董事会中女性董事的特征指标变量(女性董事比例、女性董事人数)、行为指标变量(女性董事平均参会比例、女性董事平均受教育水平)为解释变量,综合研究女性董事参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绩效的影响。在控制了银行规模、董事会规模、股权制衡程度、不良贷款率及资产负债率等变量后,实证分析了女性董事与所在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总资产收益率ROA、每股收益EPS)之间的关系。基于我国国内35家商业银行2007年-2012年六年的207组数据,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商业银行董事会中,女性成员的参与还较少,女性董事的平均比例为12.36%,董事会中女性董事人数达到3名的银行数约占总样本的1/3;我国商业银行女性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的积极性较高;女性董事的受教育程度良好,平均学历超过本科水平。(2)女性董事比例与银行财务绩效指标总资产收益率(ROA)、每股收益(EPS)之间呈现负相关。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董事会中女性董事所占比例对银行绩效会产生弱的负影响。(3)银行董事会中女性董事人数的变化对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董事会中有3名或以上女性董事的银行绩效水平与董事会中只有1名或2名女性董事的银行绩效水平差异不大。(4)女性董事平均参会比例与银行总资产收益率(ROA)和每股收益(EPS)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表明女性董事参会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不大。(5)女性董事比例与银行绩效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而女性董事比例和女性董事平均受教育水平的乘积项与银行财务绩效指标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女性董事的比例对银行绩效有消极影响,但是女性董事的受教育水平能够削弱这一消极影响。本文实证得出的结论与提出的假设有所出入。笔者认为可能是研究样本量较小、衡量商业银行绩效的指标过于单一、女性董事人数太少、公司治理制度不健全、女性董事自身特质等原因造成的,并对此展开了讨论。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女性董事发展现状及女性董事与银行绩效关系的研究结论,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别是女性董事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了笔者的意见,并针对女性管理者提出认清自己的人生价值,摆正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奏并要持续不断学习的建议。本文的贡献之处为:(1)研究方法。以往的诸多文献对于女性董事特征的研究多运用的简单混合多元回归进行分析,而本文采用了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可以控制个体异质性,而上述方法没有控制这种异质性,因而结果很可能有失偏颇。(2)研究视角。目前国内外对于女性董事的研究大多触及的是全行业或者非金融业,而本文选取的视角角度则是精英人士更为聚集的金融行业中的银行业,银行业在我国整体经济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银行业由于在股权结构,财务结构,风险控制等方面与传统行业区别极大,而好多文献的研究都将金融行业排除在外。(3)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所选取的对象有一年的截面数据,有多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也有十个银行左右的面板数据,数据量过少,极大的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采用国内35个商业银行2007年——2012年6年207组的数据进行研究,数据的丰富有助于降低实证研究的偏差。(4)研究内容。以往的研究文献中对衡量女性董事特征的变量的选取一般在女性董事比例,女性执行董事比例,女性独立董事比例,女性教育水平来研究。而银行业女性董事比例本来就偏小,若再分执行董事比例、独立董事比例,数据量更小,对银行绩效影响有待深入考证。本文采用数据较易提取且具有显著意义的女性董事比例、女性董事教育水平及女性平均参会水平,这丰富了女性董事特征研究的内容。本文不足之处在于:(1)样本量太少。由于国内商业银行市场化运作较晚,金融监管机制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完善,上市银行较少且上市时间不长等原因,造成了数据搜集上的诸多困哪,在提出信息不完整及资产规模达不到研究标准的银行之后本文仅仅选取了2007年——2012年间35家银行207组数据进行分析,样本量太少,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2)指标体系不完善。在本文开始撰写之前,笔者参考了诸多国内外学者关于女性董事特征及银行绩效研究的专著及文献,确定了本文所用指标,由于受所用数据及统计方法限制,本文没有从多个维度对女性董事特征进行分析,也没有建立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因此可能会造成整篇文章的指标体系不完善问题,从而影响实证分析结果。(3)由于本文学术水平所限,不能对女性董事的结构特证加以详细描述,比如女性执行董事数量、女性独立董事数量,及如何对商业银行董事会运作、管理决策及银行绩效产生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