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LEA3基因过表达提高黄檗抗渗透胁迫能力的机理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aifei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期胚胎富集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 LEA)是一类在植物种子成熟期间高富集的与渗透调节有关的多功能的逆境蛋白。研究结果表明LEA基因可以在干旱和ABA处理条件下诱导表达,并且LEA蛋白的表达与ABA变化相一致;很多LEA基因的过表达能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但其参与植物抗逆胁迫的分子机制还未深入研究,对其结构和功能的了解尚不完善,且存在很多争议。本研究主要以转柽柳LEA3基因的转基因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转基因黄檗在渗透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变化、气孔关闭程度、荧光分子探针标记、非损伤微测技术和转录组测序等研究NO、H2O2和ABA在诱导气孔关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初步研究柽柳LEA3基因在渗透胁迫下快速诱导气孔关闭的调控机理,探索在渗透胁迫条件下的分子保护机制。其主要的实验结果如下:(1)经7%PEG6000处理10小时后,对照的黄檗叶片有明显的萎蔫现象,叶片严重失水;而转ThMT3转基因黄檗的叶片保持正常,说明ThLEA3基因的过表达提高了转基因黄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各种生理指标的比较结果表明,在渗透胁迫下,与对照相比,转基因黄檗的SOD、CAT的活性没有明显的差异,而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均高于非转基因对照。(2)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7%PEG6000处理5小时后,转基因株系的气孔关闭,而非转基因对照的气孔是开着的,同时保卫细胞发生变形,说明ThLEA3转基因黄檗组培苗通过气孔的快速关闭来抵抗渗透胁迫。(3)荧光分子探针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黄檗气孔中的NO荧光强度高于对照,而转基因黄檗气孔中的H202荧光强度低于对照。ABA、H2O2、SNP及PEG6000处理能引起转基因株系的气孔中Ca2+的荧光强度,并引起气孔关闭;而不能引起对照的气孔关闭。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结果表明PEG6000处理引起转基因植株气孔中Ca2+内流,H+、K+外流,最终导致气孔的关闭,而对照气孔中Ca2+、H+、K+全部外流,导致气孔不能关闭和保卫细胞的破坏。(4)内源ABA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渗透处理之前非转基因对照(NT)叶片中ABA含量高于ThLEA3转基因植株。而7%PEG6000处理之后,两者ABA的含量提高幅度都很大,但是胁迫后的还是对照叶片中ABA含量高于转基因叶片。(5)为进一步在基因水平上验证相关基因的表达,我们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转基因及对照组培苗叶片的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ThLEA3转基因引起大量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即有30,494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有12263个基因是上调表达的,有18231个基因是下调表达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与对照相比,ABA合成代谢途径的各类基因在转基因黄檗中呈现出从上游基因上调到下游基因下调逐渐过渡的趋势,而且ABA的生物合成途径的最后一个关键基因abscisic aldehyde oxidase (AAO)的同源基因全部下调表达。另外,调控NO合成的NOS和NR基因都上调表达。
其他文献
分别选取上世纪70年代未经过择伐干扰、经过轻度择伐(15%强度)和重度择伐(30%强度)干扰的4种林型(红松阔叶林、核桃楸林、水曲柳林、杂木林)12块样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强度择伐对珍贵树种所处林型演替趋势、珍贵树种空间格局、种间关联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各林型演替趋势对择伐强度的变化表现不同。红松阔叶林和核桃楸林演替趋势和群落结构受择伐强度的变化影响相对较小,而
APETALA1(AP1)是一个MADS-box转录因子,参与高等植物的成花过程,是花发育研究的热点基因之一。本研究以BpAP1过表达白桦、BpAP1抑制表达白桦和非转基因对照白桦为试材,开展参试株系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和木材材性分析,BpAP1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异性分析,同时将RNA-Seq数据与白桦基因组的测序结果相结合,对BpAP1的下游靶基因进行预测,探讨BpAP1与其靶基因的调控关系,为揭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生防菌,不仅能够抑制多种病原真菌,而且具有诱导植物免疫反应、促进植物生长、降解土壤中的盐类化合物、农药残留物及重金属等功能,生防潜力巨大,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林业。在对其生防机制的深入研究下发现木霉菌能够分泌一些小分子蛋白能够刺激寄主植物对病原真菌产生防御响应,其中包括刺激植物响应蛋白Epl1(Eliciting Plant Respon
图像恢复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受损区域附近的有用信息来修复受损区域信息的技术,常用于修复小的受损区域、文字删除以及目标隐藏。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恢复技术是近些年在图像处理和分析领域得到快速发展的一类新的图像处理技术。由于它能克服经典图像恢复方法中难以处理的一些技术困难,如今已成为图像恢复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它的基本思路是将图像处理问题转化成某个能量泛函的极小化问题,通过寻找能量
在植物细胞中,活性氧(ROS)和抗坏血酸(AsA)的含量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对植物防御环境胁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整个代谢过程中氧化物和还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ASA在植物体内具有多种的生理功能,作为还原剂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下清除植物体内产生的H202,提高植物的耐受性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植物体内已经被发现存在有多条ASA的生物合成途径,L-半乳糖途径是植物中AsA
洋虫(Palembus dermestoides(Fairmaire))隶属于鞘翅目(Coleo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菌甲亚科(Diaperinae),菌甲族(Diaperini),原为国内外广泛分布的仓库害虫,但由于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饲用价值而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本文以洋虫(Palembus dermestoides)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对其蜕
2011年~2015年冬,作者选取了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作为森林群落和森林一草原交错带的研究地区。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冬季在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2014年和2015年冬季在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了分布于这两个不同植物群落中的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ECK;EC 4.1.1.49)是植物主要基础代谢交叉口上的关键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生物过程,在植物代谢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C4植物中起二氧化碳浓缩的作用,其在原始的C3植物中超量表达和RNAi抑制表达会肯定会影响到碳、氮流的流向,进而影响碳氮分配比例。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对84K杨进行PtPEPCK1的基因功能研究。该研究对深层次了解固碳机
本研究对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的馆藏阔柄跳小蜂属标本,以及本人通过饲养、网扫、黄盘诱集的方法采集的大量阔柄跳小蜂属标本进行了检视。整理和研究了阔柄跳小蜂属Metaphycus标本共计5000余号,其中玻片标本近200号。通过外部形态比较,对中国阔柄跳小蜂属Metaphycus开展了系统分类学研究。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阔柄跳小蜂属的研究历史和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