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推动各行业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共识。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加速向低碳能源体系转型,但现有数据显示,中国的能源需求仍在增长,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在增加。特别是,作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服务的基础性行业之一,交通运输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国内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估,为交通运输行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固优势,补短板,制定改进策略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为了探究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先构建基于混合导向的元全局前沿DEA模型,评估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能源-环境(3E)综合效率。接着,本文进一步构建基于混合导向的元全局Malmquist-DEA模型,考察中国交通运输行业3E综合效率的动态变化。最后,本文选用自然处置下和管理处置下的DEA对偶模型,测度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非期望拥挤效应和期望拥挤效应,以进一步探究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技术限制型生产瓶颈和技术创新型减排潜力。
主要结论如下:(1)在样本期内,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偏低,经济-能源-环境(3E)综合效率平均为0.5543。区域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不均衡,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相对而言,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较好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安徽、河南和江西)和京津冀地区(河北和天津)。中部地区交通运输行业具有综合技术领先优势。(2)在样本期内,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性有所提升,经济-能源-环境(3E)综合效率整体平均提升7.08%。但是,区域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在加剧。东部地区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能源-环境(3E)综合效率大幅提升(28.99%),主要得益于综合技术领先水平的提升。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能源-环境(3E)综合效率明显下降。(3)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暂未陷入技术限制型生产瓶颈,且具有较大的技术创新型减排潜力。然而,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损失性收益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大多数省市的交通运输行业为减少型损失性收益,说明运输增长开始受到限制。在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市的交通运输行业为增加型损失性收益,说明仍具有较大的运输增长潜力。
为了探究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先构建基于混合导向的元全局前沿DEA模型,评估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能源-环境(3E)综合效率。接着,本文进一步构建基于混合导向的元全局Malmquist-DEA模型,考察中国交通运输行业3E综合效率的动态变化。最后,本文选用自然处置下和管理处置下的DEA对偶模型,测度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非期望拥挤效应和期望拥挤效应,以进一步探究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技术限制型生产瓶颈和技术创新型减排潜力。
主要结论如下:(1)在样本期内,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偏低,经济-能源-环境(3E)综合效率平均为0.5543。区域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不均衡,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相对而言,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较好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安徽、河南和江西)和京津冀地区(河北和天津)。中部地区交通运输行业具有综合技术领先优势。(2)在样本期内,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性有所提升,经济-能源-环境(3E)综合效率整体平均提升7.08%。但是,区域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在加剧。东部地区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能源-环境(3E)综合效率大幅提升(28.99%),主要得益于综合技术领先水平的提升。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能源-环境(3E)综合效率明显下降。(3)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暂未陷入技术限制型生产瓶颈,且具有较大的技术创新型减排潜力。然而,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损失性收益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大多数省市的交通运输行业为减少型损失性收益,说明运输增长开始受到限制。在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市的交通运输行业为增加型损失性收益,说明仍具有较大的运输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