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四级作文中词汇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研究了它与作文质量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优劣作文使用词汇衔接手段的情况,探讨不同质量的作文中词汇衔接手段在质与量上有哪些特点,以期为英语教学和学习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依据。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起源,并简单介绍了实验的方法和论文的框架。第二章介绍了与本项研究相关的理论,确定了本试验所使用的词汇衔接手段模式(即词汇衔接结的分类和与词汇衔接链相关的几个变量),并简要地介绍和评述了以往的相关研究。第三章介绍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大意义,并详细描述了本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第四章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讨论。第五章归纳了本试验在实践和理论上的指导意义。第六章总结了本项研究的主要结论,指出本项研究的局限性,并为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本研究由四部分组成。首先,进行一次前导试验,以证实本项研究的可行性,及预测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接着,根据前导试验的结果来确定研究对象,本课题所要研究的词汇衔接手段是学生使用频率较高或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较多的词汇衔接手段。然后,收集语料,根据本研究的性质和目的,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随机抽取50篇高分作文(12—15)和50篇低分作文(6—8),从而组成本次试验所要使用的两个小型语料库。再然后进行语料库检索,用专业检索工具MicroConcord对确定的研究对象分别在两个语料库中进行逐一检索,获取它们在每篇文章以及整个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数。最后,数据处理及分析,借助社科统计软件包SPSS(1.0版本)对两组样本所使用的词汇衔接手段进行对比研究,测定差异的显著性,并对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下列题目:(1)高低分两组作文在词汇衔接结的使用上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如果有,体现在哪些小类上?(2)高低分两组作文在词汇衔接链的使用上(链总数,平均链长,链中的类符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体现在哪些变量上?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上,两组作文在词汇衔接结的使用上有显著性差 异.(X=57.207,P=.000,df=6)(2)在词汇衔接结的各小类中,学生对复杂重复,同义词,上下义词, 概括词及准实义词的使用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简单重复和反义 词的使用上无显著差异.(3)在词汇衔接链的使用上,两组的链总数和链中的类符值有显著 差异,而两组的平均链长无显著差异. 本文对英语词汇衔接手段的研究有参考价值,对国内英语写作教学有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