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尤其至中古时期复音词数量大大增加,关于这一时期复音词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选取了东晋时期的志怪小说《拾遗记》中的复音词作为研究对象。《拾遗记》内容丰富、文本可靠,而且具有较强的口语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记录当时的语言实际,最重要的一点,前人对于《拾遗记》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作者、版本及文学性方面的考究,而语言学研究方面空白较大。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中古汉语词汇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增添可供参考的语料。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介绍《拾遗记》其书及作者,分别从反映口语的程度、文本的可靠性、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广度、文本篇幅四个方面肯定了《拾遗记》的语料价值,梳理了《拾遗记》与中古复音词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是在前贤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拾遗记》的具体语言实际,确定了复音词的判定标准,即词汇意义标准、语法结构标准、词性标准、形式标准和见次频率标准。第二章是探讨复音词的类型及构词方式。综合运用以上各标准进行穷尽性统计,确定出复音词总量为1505个(除去人名、地名、书名等专名),又将其分为复音实词与复音虚词两大部分。在这一章中我们只讨论复音实词,包括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型。单纯式复音词又分为叠音词、联绵词、音译外来词三类;合成式复音词分为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附加式、补充式、重叠式、综合式八种类型,然后分别从语义、词性、字序三个方面进行描述。第三章是探讨复音虚词。统计出复音虚词共28个,分为介词、副词、连词、助动词四大类,再分别从其语义方面进行逐类分析。第四章采用历史比较法,总结了复音词在构词方面的特点及各类复音词的发展趋势。第五章总结了《拾遗记》复音词特点及其在辞书编纂中的作用,进而管窥魏晋时期词汇面貌。最后附录《拾遗记》复音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