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于1952年在美国诞生,20世界80年代后期开始快速发展,迄今为止已在许多工业化国家得到了广泛使用。同时,员工股权激励还引起了媒体与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并且为经济学界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研究领域。各国学者纷纷从股权激励的方案设计、实施动机以及实施后果等各方面进行理论探讨或者实证研究。其中。对于公司采取股权激励计划的动机,经济学者们给出了几种可能的解释,最为常见的是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认为股权激励出现的根本原因现代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主要目的是使公司经理层和股东的利益尽可能一致,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业绩。中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但是对于股权激励的探索也是充满热情。尤其在2006年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为中国公司的股权激励实施提供法律支持和规范后,国内股权激励计划的使用得到了快速发展,也成为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相比于美国,国内的研究更多关注于股权激励实施对公司业绩和管理人员行为造成的影响。因为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采取股权激励的比例明显高于主板,而且创业板公司基本上都是成长型民营企业,在经营决策上更加自由并且更多以市场为导向。本文选择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它们股权激励实施的现状和方案特点,寻找它们选择股权激励的原因。本文首先对创业板公司2010-2012年公告的股权激励草案进行分析。截至2012年底,共有96家公司公告了股权激励草案,占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27%,并且创业板选择股权激励公司的行业特征并不明显。通过对股权激励草案研究,发现创业板公司股权激励的有效期较短,行权条件中的业绩指标单一,并且高管激励股份占激励总数的比例非常低。然后本文以选择公司是否实施股权激励作为因变量,从公司特征、公司治理以及高管特征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中选择自变量,通过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公司选择股权激励的因素。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高管平均年龄越低,公司越倾向于选择股权激励。说明公司的动机很重要的一点是保留年轻的人力。2.公司的ROA越低,公司越倾向于选择股权激励。说明公司很相信股权激励能够起到激励员工、提高公司业绩的目的,在盈利性不尽如人意时会考虑股权激励以促使员工更加努力。3.公司的员工数目与公司对股权激励的倾向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公司在员工数量较多时,会倾向于选择股权激励以减少监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