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协调发展是符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的转型升级与普惠金融造血功能的相互配合,能够激发经济薄弱地区与贫困群体的发展潜力,以产业引导与金融支持的共同作用赋予其新的动能。因此,本文对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进行理论机制探讨与实证研究,提出提升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协同作用的相关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从相关概念的理论界定出发,阐明农业产业化系统与普惠金融系统、系统协调发展以及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性等关键概念的内在含义。在此基础上,对农业产业化系统与普惠金融系统的发展框架进行深度剖析,梳理系统内要素的运行模式,寻找系统间相互作用的通道,厘清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协调发展的耦合机理与协同机制,为后文的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列举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可能因素,从理论角度试述其影响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多个维度选取代表性指标,建立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09年至2017年各省份的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构建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测度期间各省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耦合协调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整体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耦合关系则以农业产业化滞后型为主,部分省份为普惠金融滞后型;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与系统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具有相似特征,东部耦合协调度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系统发展水平不足是制约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接着运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质量、科技发达程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府财政支持等方面选取相应指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经济水平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以及财政支持对系统协调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科技发达程度指标也与耦合协调度正相关,但在统计上不显著。
最后,结合实证与理论分析,为促进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协调发展提出如下建议:普惠金融应当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需要加快基于农业产业化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建设,强化金融素质教育,并建立政府、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三方合作的协调管理机制。
本文首先从相关概念的理论界定出发,阐明农业产业化系统与普惠金融系统、系统协调发展以及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性等关键概念的内在含义。在此基础上,对农业产业化系统与普惠金融系统的发展框架进行深度剖析,梳理系统内要素的运行模式,寻找系统间相互作用的通道,厘清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协调发展的耦合机理与协同机制,为后文的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列举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可能因素,从理论角度试述其影响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多个维度选取代表性指标,建立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09年至2017年各省份的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构建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测度期间各省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耦合协调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整体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耦合关系则以农业产业化滞后型为主,部分省份为普惠金融滞后型;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与系统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具有相似特征,东部耦合协调度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系统发展水平不足是制约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接着运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质量、科技发达程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府财政支持等方面选取相应指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经济水平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以及财政支持对系统协调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科技发达程度指标也与耦合协调度正相关,但在统计上不显著。
最后,结合实证与理论分析,为促进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协调发展提出如下建议:普惠金融应当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需要加快基于农业产业化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建设,强化金融素质教育,并建立政府、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三方合作的协调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