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汤姆·斯托帕德戏剧中的历史叙事——以《印度深蓝》《阿卡狄亚》《爱的发明》为例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veboy0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姆·斯托帕德(Tom Stoppard,1937- )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他的戏剧具有重审传统观念、戏仿经典文本和语言生动诙谐等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斯托帕德式”风格。历史叙事是斯托帕德戏剧的一个重要内容。文学作品可以规避那些考据式的史实罗列,在审美观照中直达历史的真相。斯托帕德宏阔的历史意识令他的戏剧在互文之中愈显厚重,他对旧的历史观的颠覆与修正更是激发了读者的自省。鉴于此,本文考察了斯托帕德历史意识的生成与价值取向,并选取了《印度深蓝》《阿卡狄亚》《爱的发明》三部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别从殖民史、两性史和文学史的角度,探究斯托帕德戏剧中历史叙事的具体内涵与特征。
  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斯托帕德的创作历程及其成就,点明了历史叙事在他的戏剧创作中的独特性,阐释了本选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提出了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考察了斯托帕德历史意识生成的渊源。从个人经历看,斯托帕德对自我身世的追寻激发了他对历史的关注。他在流散生涯中领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与价值认同,令他能跳出单维的历史认知的窠臼,辩证地审视当代的问题。从时代环境上看,后现代思潮,特别是新历史主义,启示了他对元叙事的怀疑;当时一些著名作家,如埃德蒙·威尔逊、罗尔夫·霍赫斯等对斯托帕德的历史叙事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第二章,从总体上概括了斯托帕德历史叙事的价值取向。斯托帕德不满于英国主流话语对历史的解释,他要给人们呈现历史的另一副面孔。首先,他力图重构历史,以艺术手法探寻历史真相。斯托帕德呼应了两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自己的职责不在于像历史教科书那样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这种植根于可然性或必然性的描述比表面的真实更真实,更带有普遍性。其次,他力图重审历史,以艺术立场否定既有的刻板叙事。人们往往囿于传统的偏见,不能给历史人物或事件以公允的评价,更何况有些历史话语,如海登·怀特所说,为了狭隘的民族利益或性别霸权,炮制出一个宏大的版本来掩盖或替代真相。斯托帕德本着艺术家的良知要为历史真相正名。第三,重续历史,以艺术寓言面向现实和未来。斯托帕德的戏剧以史鉴今,否定一些旧的历史发展观,警醒人们不要因循以往的偏见续写历史。这并不意味着他持有历史悲观主义,恰恰相反,他的戏剧期许着一个平等的、公允的、多元的未来。
  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通过对斯托帕德三部具有代表性的剧作的解读,阐释了其历史意识的具体内涵和叙事表达。《印度深蓝》侧重于解构传统的殖民史。在殖民体系瓦解之后,英国主流话语仍然以宗主国的心态保持着文化的优越感。斯托帕德对此感到很忧心,他试图通过剧作重新审视英印关系,批评英国残存的帝国主义怀旧思想,揭露英国对印度采取的“东方主义”的文化偏见,解构英国旧的殖民史书写体系。《阿卡狄亚》侧重于颠覆传统的性别史。长期以来,在科学领域中,男性总是唯我独尊,女性则往往受到排斥。斯托帕德重新看待女性与科学的关系,他强调女性的非理性之思也会给科学研究带来重要启发。在男女两性情感关系上,斯托帕德也突破了性别史对女性的伦理要求,展现了女性在情感中的自主性。《爱的发明》侧重于校正传统的文学史,尤其是文学史中的作家评价问题。斯托帕德在剧中将英国学者豪斯曼与王尔德进行对比,他们两个都有同性恋情结,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获得了不同的毁誉。不同于世俗中的评价,斯托帕德肯定了王尔德对自我情感的追求,并且他认为豪斯曼虽然最终获得了学术名望,却是个生活上的失败者。
  结语部分,进一步强调了斯托帕德戏剧对历史的深刻洞见和审美呈现,打开了历史认知的新窗口,为艺术表现历史拓出了一条新路。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中国大辞典编纂处主编的《国语辞典》(影印本)三音节多义词释义为研究对象,分析三音节多义词释义的特征与规律。以词典所收三音节多义词为封闭域,探究多义词义项的类型,研究同一词类义项设立标准、义项之间的关系等,分析三音节多义词每个义项的词义透明度及影响因素。研究目的是明确三音节多义词的释义路径,为语文辞书多义词释义和三音节词研究提供资料。  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对《国语辞典》释义研究和三
学位
本论文选自 19 世纪法国耶稣会士、著名汉学家戴遂良(Leon Wieger, 1856-1933)所编写的一部汉语教学丛书——《汉语入门》 (Rudimentsdeparleret destylechinois:dialectedeHo-Kien-Fou,又译为《汉语口语入门:河间府方言》)为研究课题,该书所记录是19世纪末的河间府一带的北方官话口语音,它对于研究河北方言的演变史有很大价值。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领域的巨大变革,后现代主义哲学领域中的本体论崩塌,二元论受到广泛质疑。资本主义社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化和多元价值取向逐渐造成了混乱的社会局面,唐娜·哈拉维的赛博格思想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提出来的。唐娜·哈拉维指出,伴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而产生了三个关键界限的破裂,即人与动物的界限、有机体与机器的界限、物质与非物质的界限的破裂。正是这三个关键界限的破裂,导
《故事新编》是鲁迅从中国古老神话、历史传说中选取故事改编而成的一部小说集,它涉及诸多中国传统文化。但文本的表达含蓄隐晦,读者在第一时间很难把握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需要通过适合文本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方能获得深刻理解。本文选择表达机制的文本分析法介入《故事新编》,力图从作品组织元素的方式、处理现实与文本的关系以及叙事策略等角度出发,把握文本思想内涵,窥探鲁迅独特的精神世界,发掘鲁迅后期创作向中国古典
学位
在中国古代,采摘花草既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是人们的艺术生活呈现,是为文学表达的重点。诗歌创作中描写花草采摘行为,自《诗经》时代即已开始,至唐诗中则蔚为大观。花草采摘行为是唐诗中的重要主题。本文选取《全唐诗》中出现频率较高且极富有特色的几种花草作为切入点,探究花草采摘活动在唐诗中的丰富内涵及审美意蕴。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以数据统计为中心呈现唐代花草采摘诗概况。唐诗中,因采摘植物种类的不同,花
学位
本文以上海民国时期的谋得利剧场为研究对象,借助谋得利剧场这一见证了新剧发展以及“甲寅中兴”的新剧演出场所为切入点,从新剧演出活动以及新剧推广情况两大方面具体分析新剧发展状况,以点带面,进而深入剖析新剧的艰难发展历程以及对谋得利剧场的历史地位进行分析评价。  要研究近代时期上海的谋得利剧场,将遵照以下三个层面的思路进行论述:实体建筑的物理空间、承办演出活动的舞台空间以及承载文化记忆的文化空间。在物理
学位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7版)是我国目前最为权威的现代汉语中型语文辞书,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都很高。中观参见系统是体现编纂者水平高低、检验词典质量优劣的重要一环。经几代辞书人的不懈努力,《现汉》早已成为辞书中的精品。基于辞书结构中观理论,我们对《现汉》(第7版)的中观参见系统进行了全量的封闭研究,描写了《现汉》(第7版)参见系统的基本面貌,概括了《现汉》(第7版)参见系统的基本特点和
学位
“嘴炮式减肥”“自杀式单身”“气球式社交”“留言式聊天”是搜狗输入法发布的2019年度流行语Top100中的4个。在《小鸡词典》APP中检索语料,我们发现2018年~2019年两年间具有流行语“X式Y”结构的短语共67条,语料比较充足。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调查以及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列数字、画图表、举例子等方式对流行语“X式Y”的67条语料和整体构式做出详细阐释,揭示流
学位
骚体文学承自楚辞,于句式、结构、音律等方面具有独特表现。逮至汉代,作为骚体文学主要形式之一的骚体赋,多为士人继承模仿,出现了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扬雄《反离骚》、张衡《思玄赋》、蔡邕《述行赋》《短人赋》《伤胡栗赋》等27位骚体赋作家及71篇骚体赋作品。同时,汉代骚体赋在承继屈宋辞作余绪之外还多有变化。经学的“昌明”与“极盛”是汉代社会的标签之一,上至皇亲贵族,下至黎民百姓
学位
贾樟柯,一个出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山西普通家庭的“汾阳小子”,从原乡出发,跨越中国大江南北,迈入世界舞台,最终回归三晋大地,在跨地空间迁徙路线中以纪实影像将全球化背景下一直被忽略的原乡在地经验如实表达,将改革快进中千疮百孔的多地疮痍真实呈现。而这背后,是贾樟柯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的影射,是其独特纪实风格在电影史中的价值体现,更是其串联原乡与世界的文化初心。  本文正是基于贾樟柯的影像跨地呈现,以电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