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X式Y”语义语用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medma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嘴炮式减肥”“自杀式单身”“气球式社交”“留言式聊天”是搜狗输入法发布的2019年度流行语Top100中的4个。在《小鸡词典》APP中检索语料,我们发现2018年~2019年两年间具有流行语“X式Y”结构的短语共67条,语料比较充足。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调查以及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列数字、画图表、举例子等方式对流行语“X式Y”的67条语料和整体构式做出详细阐释,揭示流行语“X式Y”的语义生成过程和语用特点。
  第一章围绕着流行语“X式Y”的界定和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概述流行语“X式Y”,认为流行语“X式Y”来源于2012年起广泛流行的“中国式AB(AB只代表字符,因为构式“中国式”的后面经常是两个字符)”。第二章对流行语“X式Y”的语义生成过程做出详细探究,从直接隐喻、间接隐喻、概念整合、构式压制四个方面对流行语“X式Y”进行分类描写和系统解释,将流行语“X式Y”分为“X”投射到“Y”上的直接隐喻和“X”投射到“Y”上的间接隐喻两大类,得出流行语“X式Y”全部都可以通过单域型概念整合解释含义的结论。因为具体流行语“X式Y”的语义不能从它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它具有成为构式的条件。分析语料,我们得到流行语“X式Y”的语义特征:表示一种社会现象;非常规、特异性Y;贬斥的语义色彩。在语义的选择限制上,构式压制自上而下对流行语“X式Y”的语义特征产生影响,词汇压制对于解释流行语“X式Y”的语义生成过程也有帮助。第一层级“式”对“X”压制后,“X”的相关特征被提取出来。第二层级中,“Y”对“X式”压制后,“X式”的某一个或某些个语义特征得到凸显。第三章对流行语“X式Y”的语用特点进行说明,明确流行语“X式Y”是一个专门用于网络语境下的构式,又因为简明新颖等特性其常常用于标题,语用功能上具有委婉讽刺功能和突出焦点功能。
  第四章系统探究了流行语“X式Y”的流行原因,分为两个层面:语言内层面和语言外层面。语言内层面上我们从模因论、经济原则、内容概括与形式简易三个方面进行探究。语言外层面又进一步分为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社会层面上从网络环境轻松和亚文化的影响两方面进行探究;心理层面上从模仿与类推的心理、自我表达的需要进行探究。第五章探究流行语“X式Y”具体短语和整体构式的生命力,借助问卷等方式,得出流行语“X式Y”中具体短语生命力大多数不强,但整体构式生成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生命力的结论。
  总之,通过对流行语“X式Y”语义语用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一构式的语义还是比较显豁的,在流通度和生命力上都有一定的语言土壤。本文试图为此类构式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事件”,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而中国政府对于环境问题也日益重视。自1972年中国派代表团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联合国环境会议后,中国政府对环境治理日渐重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关注环境治理已持续了近40年,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引发世界普遍关注的同时,西方著名学者对中国国内环境治理也进行了跟踪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
学位
刘云若是民国时期的通俗小说家与名报人,一生创作小说近五十部,曾为天津《大公报》和《益世报》等副刊撰稿人,并担任《北洋画报》主编和《星期六画报》等40年代盛行的小报副刊主笔,在写作小说的同时发表了大量杂感时评。目前学界的研究视角广博,针对刘云若的研究也愈加多元化,但就其具体研究内容而言,则多是针对刘云若小说而展开的研究,对刘云若杂感时评专门的研究文章少之又少,更未有人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刘云若的小
学位
《左传》中虽载有大量的弑君事件,但以往对这些事件的研究多集中于经学和史学领域。即使有从文学角度来对《左传》进行研究的成果,也多从其战争、辞令或者人物塑造等内容着手。本文拟在此前对《左传》经学与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学的角度来对《左传》中的弑君事件做一探讨。文章在绪论部分,首先从经学、史学和文学三个不同角度,梳理了历代对弑君事件研究做出的成果,从梳理中可以看出对《左传》从这三个角度的研究是与时间
学位
本文以中国大辞典编纂处主编的《国语辞典》(影印本)三音节多义词释义为研究对象,分析三音节多义词释义的特征与规律。以词典所收三音节多义词为封闭域,探究多义词义项的类型,研究同一词类义项设立标准、义项之间的关系等,分析三音节多义词每个义项的词义透明度及影响因素。研究目的是明确三音节多义词的释义路径,为语文辞书多义词释义和三音节词研究提供资料。  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对《国语辞典》释义研究和三
学位
本论文选自 19 世纪法国耶稣会士、著名汉学家戴遂良(Leon Wieger, 1856-1933)所编写的一部汉语教学丛书——《汉语入门》 (Rudimentsdeparleret destylechinois:dialectedeHo-Kien-Fou,又译为《汉语口语入门:河间府方言》)为研究课题,该书所记录是19世纪末的河间府一带的北方官话口语音,它对于研究河北方言的演变史有很大价值。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领域的巨大变革,后现代主义哲学领域中的本体论崩塌,二元论受到广泛质疑。资本主义社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化和多元价值取向逐渐造成了混乱的社会局面,唐娜·哈拉维的赛博格思想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提出来的。唐娜·哈拉维指出,伴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而产生了三个关键界限的破裂,即人与动物的界限、有机体与机器的界限、物质与非物质的界限的破裂。正是这三个关键界限的破裂,导
《故事新编》是鲁迅从中国古老神话、历史传说中选取故事改编而成的一部小说集,它涉及诸多中国传统文化。但文本的表达含蓄隐晦,读者在第一时间很难把握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需要通过适合文本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方能获得深刻理解。本文选择表达机制的文本分析法介入《故事新编》,力图从作品组织元素的方式、处理现实与文本的关系以及叙事策略等角度出发,把握文本思想内涵,窥探鲁迅独特的精神世界,发掘鲁迅后期创作向中国古典
学位
在中国古代,采摘花草既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是人们的艺术生活呈现,是为文学表达的重点。诗歌创作中描写花草采摘行为,自《诗经》时代即已开始,至唐诗中则蔚为大观。花草采摘行为是唐诗中的重要主题。本文选取《全唐诗》中出现频率较高且极富有特色的几种花草作为切入点,探究花草采摘活动在唐诗中的丰富内涵及审美意蕴。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以数据统计为中心呈现唐代花草采摘诗概况。唐诗中,因采摘植物种类的不同,花
学位
本文以上海民国时期的谋得利剧场为研究对象,借助谋得利剧场这一见证了新剧发展以及“甲寅中兴”的新剧演出场所为切入点,从新剧演出活动以及新剧推广情况两大方面具体分析新剧发展状况,以点带面,进而深入剖析新剧的艰难发展历程以及对谋得利剧场的历史地位进行分析评价。  要研究近代时期上海的谋得利剧场,将遵照以下三个层面的思路进行论述:实体建筑的物理空间、承办演出活动的舞台空间以及承载文化记忆的文化空间。在物理
学位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7版)是我国目前最为权威的现代汉语中型语文辞书,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都很高。中观参见系统是体现编纂者水平高低、检验词典质量优劣的重要一环。经几代辞书人的不懈努力,《现汉》早已成为辞书中的精品。基于辞书结构中观理论,我们对《现汉》(第7版)的中观参见系统进行了全量的封闭研究,描写了《现汉》(第7版)参见系统的基本面貌,概括了《现汉》(第7版)参见系统的基本特点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