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能大大的改善了患者的活动障碍,但有些患者即使通过手术矫正了功能障碍后,其活动能力仍然较差。对于这种情况,可能并不是由患者的内科疾病或者手术失败造成的,而是与他们的心理及精神因素有关。此次探讨对单膝关节置换术前后调查和研究患者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变化,以及其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关系。方法在2010年2月至2011年对2011年1月进行对72名单侧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计有52位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7女,25男)完整完成此次调查问卷,对他们进行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调查研究,所使用的检测项目有贝克尔焦虑、抑郁量表(BAI、BDI),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AI、T-AI),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膝关节评分(KSS),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SF-36)。用通用的问卷结果所计算的结果来评估焦虑、抑郁、人格类型、膝关节活动度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有关分数。研究采用SPSS18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各项评分的术前和术后的数据比较,焦虑和抑郁,膝关节活动和其他人格及其对生活质量或功能的影响,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 <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于BDI抑郁分数而言,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均有明显差异,手术前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术后。BAI抑郁分数术后1个月与术前、术后6个月与术后1月相比均有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焦虑分值的下降率(与术前相比为15%)略高于术后6个月下降率(术后1个月为10.6%)。术前患者膝关节评分和功能评分与术后相比,无论近期表现和远期表现均与术前有明显差异,其中术后1个月关节评分提高率(222.6%)远高于术后6个月评分提高率(6.7%),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个月和6个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患者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SF-36的评分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提高率程度各有不同,其中RP,RE,PF,BP提高率显著,PCS较MCS的提高程度要高。术后所有患者个人的PCS和MCS与N值显著负相关。E分与术后身体健康(PCS)成正相关,T-AI与术后MCS成负相关关系,术前PCS和MCS与现实焦虑、抑郁、艾森克问卷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术后6个月KSS关节评分与术后PCS有显著的正相关性,KSS功能评分则分别与特质焦虑(TAI)、神经质性(N)呈显著负相关。术前KSS评分与术后KSS评分及术前心理相关评分相关拟合程度不佳,并无显著的相关差异。结论患者在长期的疾病困扰过程中,整体的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高于正常状态,在接受单侧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1个月及6个月后膝关节活动功能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其效果被神经质性、特质焦虑和抑郁作为负面精神因素所影响。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PCS提高效果明显,说明手术很大的改善了他们身体健康生活质量,而MCS改善没有PCS那么显著。神经质性明显的人和特质焦虑的人一样,也许在身体上没有明确的生理性疾病,但是他们往往存在自卑、并且在紧张的情况下缺乏良好的应对策略,这一特征可能对术后的身体功能恢复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降低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因此存在特质焦虑或病理性人格的患者哪怕成功的进行了手术,但他们将会需要更长的康复时间,这可能就代表着他更坏的生活质量。